建立五位一體的研課體系(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04 21:50:59

三是全員觀課。執教教師上課,觀課教師根據課堂觀察要素和備課組長布置的觀察任務,選擇觀察一至兩個小組的學生表現,圍繞觀察要素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對課堂進行觀察。觀察時,要做好相應的記錄,特別注意記錄各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和學生達成目標的情況。
四是要素評課。基本流程是:執教教師回顧反思、總結自己的得失體會——每位教師根據各自的觀察點,從本節課的直觀感受、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方面、自己執教同樣的內容會做哪些改善等方面,發表各自的看法,并與執教教師就自己的疑問進行對話交流;執教教師對相關教師的發言作出回應;備課組長小結;執教教師明確進一步修改的思路,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完善。整個過程要求必須是“對話式”:數據支持,褒獎進步,建議為主,平等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觀察者要說出自己在以后的課堂中如何借鑒被觀察者的設計與實施步驟,自己執教時會在哪些方面進行怎樣的修改。
五是改進課堂。根據備課組各位觀察教師的建議,執教教師認真修改設計方案,然后再在其他同類型班級上同一節課,備課組其他教師按照原先的觀察點繼續觀察,主要觀察執教教師改進課,落實備課組建議的情況。
在思維導學的研究和實踐中我們發現,建立課堂教學的數據觀察模型,可以從以下六個維度的觀察入手:一是學習目標的設計與達成;二是實現路徑的規劃與實施;三是關鍵問題的分類與解決;四是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五是多向交流的運用與效果;六是教師點撥的智慧與啟迪。
教師觀察每一個維度,都必須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并把觀察結果用數據呈現出來,才能建立課堂教學的數據觀察模型。這種觀察方式,對觀察內容的范圍、要求明顯提高,采集的數據和觀察的環節明顯增多。在具體實施中,有必要采取輪流分類觀察的方法,即備課組輪流安排每位教師選擇一個要素進行觀察,分工協作完成觀察數據采集,繼而再進行分析、評價。每六次課堂觀察,每位教師完成對六個要素觀察的循環,這樣就會逐漸學會觀察課堂的六個要素,并在觀察課堂諸要素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思維導學的本質和操作要素,以便更有效地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
(作者系清華附中校長助理、深圳市南山區教科所教研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1日第5版 版名:現代課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