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0: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第二單元:比一比
第一課時 比一比
(總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
的一般方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 培
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事實,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
感覺。
教學重點:會比較長短、高矮和輕重。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長短、高矮和輕重是相對的。
教學具準備: 主題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
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和老師比身高,請學生說一說比的結果。說明:高和矮是 比較的結果。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好嗎?揭題。
二、聯系生活比一比
] 1.比長短。
(1) 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從上往下觀察主題圖,說說圖上畫的是哪兒?從圖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觀察兩根跳繩,通過討論和交流,弄清圖上畫的兩根跳繩就是兩個小朋友用的。
(3)指導學生用在□畫畫√的方法在書上比較兩根跳繩的長短。
(4)同桌交流比較的結果,相互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為全班交流做準備。
(5)交流反饋,說說比較兩根跳繩長短的方法,感受長短是比較的結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題圖,觀察,說說圖中兩個小朋友誰高誰矮。
(2)追問:從哪幅圖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兩個人的高矮?學生匯報交流,體會高矮的基本方法。
(3)請兩個學生上來,照樣子比一比。
3.比輕重。
(1)出示天平,進行介紹。
(2)掂一掂鋼筆和橡皮哪個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稱一稱,觀察誰重。
(3)看主題圖,說明石榴和柿子是從樹上采下來的,觀察一下哪個重些。指名交流。
4.體會比長短、高矮和輕重的方法。
(1)提問:圖中哪些物體之間還可以比一比長短與高矮?
(2)組織小朋友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搜集討論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導交流。
(3)要求小組內推選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較物體,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較的結果。如兩棵樹的高矮等。
5.組織討論,加深認識。
教師出示一枝鉛筆,組織學生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要討論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必須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才能確定。教師拿出不同長度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