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少走彎路的五種兒童情緒疏導理念和方法(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2-18 21:25:02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不關注當下的情緒,覺得這樣也是一種好的方法,但這種方式也會讓當下發生的情緒停滯在身體中。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耐心的對待處于情緒中的孩子,允許TA用自己的方式去發泄,就算孩子是用這種方式要挾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求,也要耐心平靜地讓TA繼續發泄下去。
家長只需要耐心平和穩定地關注著孩子,讓TA明白自己內在的情緒是什么,告訴TA情緒是我們的朋友,不管什么樣的情緒都是非常好的,讓孩子明白,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會陪著TA一起感受這些情緒。
等情緒流淌完畢之后,我們做父母的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這些情緒背后的事情,看到產生情緒的根源。
討論的時候,需要讓家長注意的是,盡量引導孩子明白——情緒是自己的,跟別人無關。無需他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來。
比如有人讓你生氣了,你因此而生氣,你可能會認為你的情緒是這個人引起的,應該是由這個人來負責。而真相是什么呢?如果這個人所作所為不會牽動你的感受或認知,你肯定不會因為這個人而生氣,真正產生情緒的是這個人做的事情激起你的那些觀點、感受、期待或渴望。
我們家長需要不斷重復孩子內在的各種情緒讓孩子辨識、也需要不斷提醒孩子——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與他人無關。
當孩子明白這些了之后,家長還可以試著跟孩子探討一下,如果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時,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自己更舒服一些。
對于年齡段比較小的孩子,我往往喜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跟孩子玩手偶游戲或者過家家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同一情景中他人的感受、一起來玩不同的情緒反應版本游戲。
四、用一種放松、愉快、幽默的方式看待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就會焦慮起來,甚至有些家長下意識會覺得孩子有很強烈的情緒發泄時自己就不算是一個好父母。
其實不然,不管是大人、孩子都會有情緒,有情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管感受良好還是不良的情緒,都是屬于我們正常的反應。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就會明白——產生情緒后如何引導孩子讓情緒更順暢地從身體里流淌出去才是我們更關心的。
除了第三點所說的方法以外,我想家長的狀態對于孩子如何感受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別把孩子的“情緒崩潰”想得太焦慮或者過于嚴肅,當你越輕松而關切地陪伴情緒中的孩子時,孩子也會覺得這個情緒也挺好玩的。當孩子能夠接納那些讓自己感受不良的情緒時,這些情緒反而會流淌地更快速,很快就沒有了。
等孩子情緒宣泄完畢后,我們可以用一些讓孩子覺得很搞笑、放松、擬人化的方式再去感受這些情緒,孩子一下子就會覺得這些情緒竟然這么好玩。
比如我經常會在孩子情緒過后,給她表演當時她體內的憤怒是怎樣的狀態,抓耳撓腮跳上跳下的,甚至有時候還會用一些搞笑的表情到處找:咦,我頭上的火苗去哪里了?這時孩子笑得前仰后合的,當她再發脾氣的時候,我只要稍微做一點點那種表情,孩子立刻笑著說:憤怒沒有了,快樂又來了·········
五、時刻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帶著愛和覺知敞開雙臂迎接自己和孩子帶來的任何困難或不良感受
不管對于自己的情緒還是孩子的情緒,我們都需要保持一種全然接納的心態。
雖然很難做到,但保持一份覺察時刻感受自己內在的變化,允許一切的發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盡量去做的練習。
以我的經驗來說,很多時候情緒是幫助我們向內看的最好工具,當我們借由各種感受不良的情緒作為通道向內看時,往往會看到內在那個受傷的小孩,那里有童年時期別壓制住的各種熟悉的情緒體驗。當我們能夠敞開胸懷勇敢地面對它時,你會發現隨著處理的情緒越來越多,你會變得更加通透而自在。
對于孩子的各種狀況也會越來越接納、理解,而對于孩子的情緒反應也會涌出更多適合自己孩子的處理智慧和愛的體驗。
這時我們作為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父母,還會是孩子的情緒導師,更是跟孩子玩在一起的大朋友。
祝愿每一位家長都在清晰感受自己情緒、自如處理自己情緒的同時懂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疏導他們的情緒,讓我們更加自由地處于當下的每一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