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兒童立場觀照下的母語課程和母語課堂(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25 19:46:32

2.教學內容的確定
如何選取適切的教學內容,我們要區別課程內容和教學內容。
孩子們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很重要,如果沒有整體感知就沒有真正的閱讀發生。孩子們初讀過文本以后,你要選取一些最能打動兒童、引發兒童情感共振的教學點。
然后,選取文本中能夠提升兒童閱讀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體會語言之美和形式之美的教學點,可以從情節、人物、語言風格等方面切入。每一個文本都是豐富多樣的,你可以選取某一個點為支架,從話題到具體的教學點進行建模。
你還可以選擇適合對兒童進行語言體會和語言訓練的一些點進行教學設計。
文學教育能不能跟語文教育結合?我有兩點建議:第一,不要把文學教育課都上成語文課;第二,很多的兒童文學文本,是可以作為語言教學的非常好的材料。
3.學習方式:共讀共享,共同成長
在學習方式上,讓兒童成為主動的閱讀者、分享者和討論者 。
不同的文本,要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詩歌適合誦讀和吟誦,故事適合講述,整本書可以讓孩子進行持續的默讀。
當然,我們還應該有更豐富的母語文化體驗和母語實踐的方式,比如分組合作和項目式學習、討論和演講、辯論、活動策劃、文化體驗、研學旅行等。
4.師生關系
兒童本位的母語課堂不僅有孩子,還有老師。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我覺得應該是平等的對話關系。
教師的使命是喚醒和激發。
共讀:我們做閱讀課程,老師絕不能僅僅成為搬運工,你自己沒有讀過就不能和孩子們共振。
共享:要讓孩子們共享,讓師生之間、伙伴之間、兒童和文本之間,多走幾個來回。
指導:教師也可以有一定的指導性,教師要組織、激勵、鼓勵、引導。
關于評價原則,我們主張以鼓舞、激勵為主,引發兒童持續的閱讀熱情。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到即時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未來的創造者。……兒童被賦予各種未知的能力,這些能力能引導我們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盧梭說:“理想社會的實現需要通過新人的誕生來實現,而新人的誕生需要通過教育來完成。”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在我們的先圣、先賢那里,兒童是柔弱者,但兒童又是最具有力量的人。
回到教育的真意
也許,我們并不能穿透今天的塵霧,
也許,我們將要面對的是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但我們這些母語人,
我們這些懷抱教育理想的母語老師,
便是這個時代堅定的錨。
讓我們真實面對,今天中國的歷史文化情境,
不回避,不抱怨,不逃離,
從兒童出發,從我們的文化傳統出發,探索和尋找、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母語課程和母語教育體系。
讓母語滋養我們,讓閱讀點亮我們,讓兒童引導我們,
從現實走向理想,從現在走向未來。
讓我們一起,回到自己,回到兒童,回到母語,回到教育的真意。
(本文根據徐冬梅老師在2018年兒童母語教育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整理而成,經本人審核授權發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