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8-08-09 13:14:44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語文 語文教案
語文S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望大陸》教案
教材簡析
《望大陸》是一篇略讀課文。是國民黨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時的一首哀歌,一首絕唱,是一首以愛國詩人屈原的“騷體”為樣式寫成的詩歌。飽含著他期望葉落歸根和祖國統一的一往深情。詩的前兩小節采用同一句式反復呈現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始終思念故鄉、心系大陸的強烈情感。第三小節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蒼蒼,野茫茫”寫出作者看到的“天”“地”的景象。進一步表達作者對大陸的思念。“山之上,國有殤”借用屈原《九歌》中“國殤”一詞,表達自己愿意像為楚國而戰的陣亡將士那樣以身許國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學習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同學間在學習上的差距已較明顯,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日漸增加,有的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得很快,全面發展的學生顯現出來,有特長的學生也較突出;有的學生有松勁厭學情緒,自信心不足、自制力顯著下降。,而學生正處于勤奮或自卑的心理形成階段,發展順利,就會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學生就會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在學習方面,他們不再唯老師之命是聽,對老師的教育時違時從,對枯燥的說教和單一陳舊的訓練方式都不感興趣,他們的注意力也比較難于集中到學習上來。這個時期,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詩中所表達出的于佑任先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2、過程與方法:指導朗讀課,學會朗讀,運用學會的朗讀方法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感情。
3、知識與技能:使促學生獨立認識“兮、殤”2個生字;能正確、熟練并有感情地背誦全首詩。
教學重點:體會詩中所表達出的于佑任先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
教學時間:第四周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詩人:
教師板書課題(望大陸)齊讀課題,
教師談話:讀了題目,你想到些什么?或有什么問題?(設想學生可能會問:誰望?為什么望?詩是誰寫的……)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樣一件事嗎?溫家寶同志擔任總理后,第一次與中外記者見面,在回答臺灣電視臺記者的提問時,說了一段充滿骨肉情深的話:“說起臺灣,我就很動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國民黨的一位元老在他臨終前寫過的一著哀歌。”接著,他完整地背誦了這首著名的詩。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你們知道寫這首詩的人他是誰?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簡介詩人生平及寫作本詩的背景。(讓學生讀學習鏈接1段,再補充學生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師作適當的補充。)
二、領悟詩情,在誦讀中感知
1、小聲初讀全詩,注意兩個生字的音和形,把每句詩讀正確、流利,明白每小節詩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2、交流:
(1)“兮”“殤”都是一聲;“殤”Shang,翹舌音。
兮:文言助詞,相當于現在的“啊!”
殤:一指沒有到成年就死去。二指死難者。如:國殤,指為國家作戰而犧牲的人。
(2)講講你從每小節中了解到的詩意。
(3)提出不懂的地方。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