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最大的謊言是:"本人性格外向,活潑開朗"(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2 09:02:33

對外向的人來說,社交本身就是充電,但是對內向的人來講,跟很多人待在一起太久,會榨干他們的精力,因此他們需要用獨處來給自己充電。
也即:社交一小時,回家緩半年。
這兩幅插畫或許能夠幫你更好理解內向的含義:
內向的人,一定不善于社交嗎?
首先你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內向與外向是性格因素,而社交,是一種能力。
能力無需改變,它需要的是練習。
有一位老師曾提出過“WIFI式聯結”與“藍牙式聯結”的區別,而這一概念,正好可以用來解釋內向與外向不同的交際風格。
外向性格的交際更像是一點對多點的WIFI聯結,接入非常容易,數量上也沒有限制。
而內向性格的交際更像是單點對單點的藍牙聯結,比較費勁,一旦聯結成功之后還具有排他性,也即一個設備在跟另一個設備配對成功的時候,不能再接入其他設備了。
我們不妨用人際關系中的“群聊”和“私聊”來理解這個概念。
在微信群中,外向的人像是群里的活寶,無論跟對方熟悉與否都能輕松的打混插科。而內向的常常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更傾向于私聊的方式,需要一些時間來找到同頻的人,但一旦“配對成功”,溝通就會漸入佳境,更容易建立深層的理解和共鳴。
因此,內向的人并不是社交無能患者,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閑聊,他習慣用沉默的傾聽來判斷出跟自己同頻的人,一旦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可愛和有趣。
所以,你要做的選擇題并不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歡所有人,還是只喜歡聊得來的人”。
僅此而已。
如果我內向,我該怎么做?
我剛工作的時候,也遭遇過上文中讀者提問里的那種困境。
不想參加集體活動,怕被說古怪,也怕被孤立,但出門參加完一天活動,就像榨干了全身的力氣,原本計劃背的單詞沒心情背,本來看一遍就能記住的書翻來翻去也無法進到腦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