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丁榕老師 培養跨世紀人才(二)
來源:網絡 2009-09-02 07:56:46

三、育人要追求藝術
丁榕老師運用了高超的育人藝術。即采取多樣形式的班會活動、民主化的教育手段,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丁老師育人成功了,同時體現出了她藝術育人的高效率。
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好辦法,我在設計主題教育活動時有兩個系列,一是地域性教育活動。即利用本地區的教育資源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參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革命傳統教育)、參觀51116部隊和導彈訓練基地(國防教育)參觀燕京啤酒集團(關心改革開放的時代,關注家鄉的發展教育)、去縣光榮院和社區服務中心獻愛心(社會責任感教育)等等,這類活動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更親切、更直觀、更易接受。
第二個系列則是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也就是:“緣事而發”的教育活動,如我們舉辦過《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要做無私的人,做正直的人,做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人;我們還舉辦過一次辯論會,辯題是《非高考科目該不該下大力氣學好》,舉辦過《紅燭頌 獻給敬愛的老師》的燭光晚會,舉辦過《自由與紀律》的討論會,這些活動是解決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生所需要的,所以大受學生歡迎。
主題教育應力避盲目性和形式化。班主任要把組織和開展活動的權力交給學生,不能大包大攬,學生只是聽命而已,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盡可能地放手,適當地引導,在活動的籌備、組織過程中鍛煉學生。如我曾經組織幾屆學生參觀全國最大的啤酒企業 燕京啤酒股份集團。這樣的活動很容易流于形式而收效不大。所以事前,我要求同學參觀時要認真看,可以采訪集團領導、職工,然后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燕京騰飛的原因是什么?回來后要完成一篇觀后感,而且班上要召開一次專題研討會。這樣一來,就把一次簡單的參觀活動變成了一個系列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讓每個學生切實能從這次活動中受益。
最后的研討會開得非常成功,有的同學認為燕京集團的成功在于嚴明的紀律,在參觀中,燕京集團管理的嚴格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學認為燕京集團的成功在于他們敢于搶占科技制高點,加大產品科技含量,使燕京啤酒以口味獨特贏得了市場,從而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的正確;有的同學認為,燕京集團成功在于大膽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模式,燕京股票上市,以及她的廣告營銷策略等等,都是可供其他企業借鑒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潛能被激發出來了,智慧的靈光在閃耀。這次活動使同學們把眼光投入到當今這個熱火朝天的大時代,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小課堂之中,也使他們意識到時代飛速發展對人的能力和素質的更高要求,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教育活動要想取得好效果,就要有針對性,要真正解決學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問題暴露出來了,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僅限于告訴學生一個現成的答案。比如到了高二年級,學習更趨緊張,一些學生為了使自己不被別人超過去而變得保守自私,而不愿去幫助別人學習,不愿解答別人的問題,不愿借給別人資料。針對這種情況,我提議開一次班會以討論為主,論題為《競爭與合作》,然后讓學生去準備發言稿,在準備過程中,我找一些學生了解準備情況,給他們提了一些問題,而且我放長了準備時間。
兩周后,討論會如期舉行。同學們發言踴躍,有的從中國乒乓隊員流失海外談起,論證對手的強大對自己不是壞事;有的從世界經濟一體化談起,國與國經濟上激烈競爭并不能阻斷他們之間的合作,而只有加強與外界的合作與交流,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有人從水漲才能船高談起,只有集體的實力提高了,個人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坐在講臺下的我激動不已,是學生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成長中的問題。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這是千真萬確的,而且這才是著眼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人只要能不斷戰勝自我,奇跡便會產生。
當老師的,最高興的莫過于看到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就。當學生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高高興興走出校門時,也是我最高興的時候,我教的89屆畢業班,高考升學率達95%,有46人考入大學,其中重點大學28人,這一年,我班的陳文昭同學還奪得了順義縣高考狀元,這在我校歷史上還是首次。92屆畢業班,升學率達90%,有40人考入大學,其中重點大學25人,95屆升學率達100%,有47人考入大學,重點大學達36人,這在同類學校中是罕見的。95年,我班的孫杰同學再次奪得順義縣理科高考狀元的桂冠,彭燕輝奪得全縣總分第二。98年我教的班也令人欣慰,在學科競賽中涌現出一大批尖子生。田敬同學在北京市四通杯計算機競賽中獲“四通之星”稱號;賈清宇、吳丹在市化學競賽中獲二等獎。畢業前夕,又傳喜訊,我班王新征同學又獲北京市第二屆胡楚南優秀中學生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把全部獎金捐給了本校的貧困生。近年來,我班共有6名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我班有十多名同學擔任校學生干部。98年高考我帶的班又取得令人驚喜的成績,全班55人其中有50人進了重點大學分數線,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有人說:衡量一位教師的教育效果要看學生走出校門后的情況,這話是非常正確的。從已畢業的學生看,絕大多數表現都很出色,僅以九五屆為例,全班有近一半人在大學中擔任學生干部。八九屆畢業的學生有很多已是本部門的骨干,有的已擔任處級干部。畢業后的學生很多仍然和我有書信來往,他們對中學時期的生活記憶猶新,如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的楊聰毅在信中寫到:“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我們越發感到您在中學時的教育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您那時嚴格要求我們,使我們養成良好習慣讓我們已經受益,且將受益終生。我仍然記得您當年送我的益言卡:”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它時時提醒我要養成嚴謹的作風,要嚴于律己……“。李志超同學在信中也寫道:”畢業已經兩年多了,但高中時的生活仍歷歷在目,那一次次興趣盎然的活動,您微笑的面容,仍時時出現在記憶中,您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令我們終身感激不盡……“王云龍同學寫道:”我已是一家合資公司的經理助理了,據我所知,咱們班的同學現在工作得都很不錯,這和您當年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不是您在我經歷挫折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的學生成長快些,再快些。禾苗成長需要陽光、雨露,學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情感、科學、藝術的良好教育。我要以丁榕老師為榜樣,“提高自身素質,以人格力量育人。”繼續搞好新時期班主任的科研工作,為祖國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工作。
各級領導對我的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肯定。我多次被評為順義縣先進教育工作者。1997年被評為縣師德標兵,教育系統建功立業競賽標兵。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主任紫禁杯特等獎。我所帶的班,連年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1992年我帶的高三⑵班還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集體。我撰寫的德育論文多次在縣、校獲獎,其中《皮克馬力翁效應的嘗試》發表在《北京教育報》上。《益言卡好處多》被收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開啟心靈的鑰匙》一書。當然成績不僅是我個人的,它凝聚著學校領導,科任老師及廣大學生的智慧和汗水。教師的事業是無止境的,我將繼續努力,使我的工作不斷跨入新境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