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學生的過錯
來源:網絡 2009-09-01 17:43:52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體現。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的膽子卻變小了。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對于學生的過錯,教師總是一味容忍,不再嚴厲地批評學生了。在一些文章中,大部分老師都認為:對于學生的過錯,我們不要當面指出,只要我們耐著性子,慢慢地感化和引導,他們一定會改正錯誤的。我們姑且不去分析這種說法的正確與否,我想,老師們也不會是信口開河,他們說得有一定道理。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把主人的地位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給他們更多的“對”,給他們更多的信心是必要的。但我們不能矯往過正,剛從保守封閉的泥潭里掙扎出來又掉入放任自流的深淵里去。
有些學者對中國與日本的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發現了一種有意思的現象。舉個例子來說,同樣是對于嬰兒學步時被桌腿絆倒的情況,中國的長輩最“經典”的做法是:快步沖上前,抱起孩子,不管前后左右,先亂揉一通,如果這還不足以止住孩子的哭聲,便馬上追究起桌子的責任:“看你怎么這么不小心,絆倒我家小寶貝……”邊說還邊對著桌腿作出拳打腳踢狀。日本家長的普遍做法是什么呢?“跌倒了自己爬起來!”我想,要是桌子也有生命,有思想,面對中國的長輩們,一定也是欲辯無言,欲哭無淚。在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中,如果家庭教育已經邁出了錯誤的一步,學校就更不能將錯就錯,或者將這種錯誤“發揚光大”。老祖宗告訴我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誤誰都是要犯的,有的孩子犯大錯,有的孩子犯小錯;有的孩子常犯錯,有的孩子偶爾犯錯,但不可能不犯錯。英國諺語也告訴我們:“不犯錯誤就是最大的錯誤。”
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不但要讓學生知道自己錯了,而且要讓他們懂得“聞過則喜”、“見賢思齊”更是一種美德。只有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讓他們獲得長足的發展。實踐證明,學生善于發現錯誤,勇于承擔責任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終身受益。如果總是告訴他們“你是最好的!”、“你沒有錯!”,那只會使他們在遇到新的挫折和挑戰時毫無準備地鎩羽而歸,然后像那些幼稚的嬰兒一樣,無理地要求你對著桌子大發雷霆。
面對學生的優點和所取得的進步,我們首當其沖應該給予肯定。但面對學生的過錯,我們不應該回避,更應該一針見血地指出其錯誤,但要注意批評的藝術,不能過多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課堂上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當然要指出其不足,但可以先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然后再指出其錯誤。可見,把糾錯和激勵結合起來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當學生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善意的指出他們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彌補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一味表揚,會蒙蔽他,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一味的批評,會使他忽略自己的優點。我們只有把這兩個極端結合起來,讓學生回到褒貶結合的正常軌跡中,他們才能更健康地成長,使他們在充滿自信的同時,能理智地看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能坦然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只有這樣,他們的人格才能得到完善,才能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