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語文教學課件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 > 正文
2009-04-29 22:34:52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學習方法 教師 哲理故事 填報指導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自主自學后,小組討論。
、拧∫耄盒∨笥,你喜歡這只小燕子嗎?為什么?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啤≌埿∨笥褌兯娜诵〗M合作,
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
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說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話:
、拧。ㄕn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
⑵ 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說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恰〕诵⊙嘧涌吹降模氵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
。、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進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進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說: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干,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說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課件:出示對話)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說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你說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贊揚的語氣來讀。范讀。學生練讀。
5、分角色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說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五、課堂作業
。、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后“讀讀說說”這個題目的要求后,照樣子讀讀說說,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說說,說一說……”
。ㄈ“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六、布置課外作業
。薄⒏门笥逊纸巧首x課文。
。病⒏职謰寢屨f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說說它們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作業反饋: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圖片,請展示給同學看,說說它們在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小燕子媽媽為什么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鞏固識字
。薄⒗首x課文,識字。
可愛的小燕子把生字寶寶藏在課文中了,請小朋友們讀課文,把生字寶寶用小圓圈圈出來,再多讀幾次。
。、(課件:出示本課帶拼音生字),把你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再看著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注意重點指導:“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 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認記生字。如,“仔、樣”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來記憶。)“再”與“在”是同音字,要指導學生從字形和字義兩方面來區別。
3、(課件:生字去掉拼音)誰愿來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础⑼卣乖~句
、拧撛O情境,游戲識字。
秋天到了菜園里的蔬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讓學生上臺來采摘,摘一個,讀一個,讀對了給予熱烈的掌聲。學生齊讀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厲 瓜熟蒂落 再次數 這么 細小
興致勃發 可能 現在 細心 興奮 現象
三、表演課本劇
。、小朋友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燕子媽媽不停地夸你們。不過燕子媽媽還想考考你們。你聽:(課件傳出燕子媽媽的話: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學著演一演這個故事?
2、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練習一下,誰演得最認真,等會兒請你來演。
。、出示頭飾,學生上臺表演。
四、指導寫字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板書設計】
。ǘ蠄D) 躺在地上 大 綠 皮有細毛
仔細觀察次次進步
(茄子圖) 掛在枝上 小 紫 柄有小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