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8:05:58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部編版六年級上小學語文教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本分析:
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一篇紀念文章。紀念性的文章,可以從大處著眼,概括被紀念者一生的事跡的主要方面,使人獲得整體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從小處落筆,結合個人的感受來寫,以小見大。這篇文章就屬于以小寫大。本文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見大,反映了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全文脈絡清晰,敘事清楚。全文圍繞中心展開,分別寫了幾件小事,看似并無緊密聯系,實際結構相當完整。文章語言樸實、描寫細膩,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來敘述,給人真實、親切之感,因此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少年閏土》一文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魯迅先生,這節課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同時繼續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另外,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的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適當介紹時代背景。
教學目標:
1.用較快的速度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內容。
2.能夠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標題概括課文所寫的關于魯迅先生的幾件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引入文本。
導語:同學們,通過學習《少年閏土》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魯迅先生。我們知道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些稱呼代表著他偉大的成就,但似乎讓我們感覺有些嚴肅,有些難以親近。在我們今天的課堂上,魯迅先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伯父,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周曄一同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了解更多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課題,提出疑問。
過渡:我們先來看看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我”與魯迅先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我”稱他為“伯父”,又稱他為“先生”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自行解決。
�。�1)組內共同整理歸納難讀或易讀錯的字、詞。
◆易讀錯的字:殯 唁 囫 圇 鑷
◆需要理解的詞語:追悼 吊唁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飽經風霜
(2)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字、詞,在全班交流,教師指導理解。
2.學生通讀全文后,解決出示課題時提出的問題。
(1)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侄女。從題目上知道魯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課文中又說“我們姐妹三個輪流跟著爸爸媽媽到伯父家去團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把這兩處聯系起來,就知道作者是魯迅的侄女。)
�。�2)為什么“我”稱魯迅為“伯父”,還稱為“先生”?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親屬關系,“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既是表達對親屬的懷念,又是表達對魯迅崇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