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22-03-08 13:32:32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五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2.體會抉擇之痛。
(1)屋漏偏逢連夜雨,事情還不止如此,秘書帶來的志愿軍司令部的電文,讓這顆滴血的心更痛了。
出示電文的主要內容,輕聲地讀。這封電文的到來,說明毛主席面臨著什么?
(2)面對這封電文,毛主席是怎樣的心情呢?你覺得用什么詞可以概括出來?指名回答。(猶豫、痛苦)
(3)他猶豫什么?為什么為難呢?
(4)交流并指導朗讀。
①“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
他內心想讓兒子回來嗎?用朗讀來表現他的愿望。
②“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
你體會到主席矛盾、痛苦的心情了嗎?用你的朗讀再現主席當時的心境吧。
(5)小結引讀。
①岸英在世時,他們聚少離多,就這樣把岸英留在朝鮮,他該有多么內疚啊,他自言自語著“兒子活著——”,可是當他想到那么多犧牲的戰士都長眠在朝鮮,他決定——
②岸英從小受盡苦難,作為父親,他多想對兒子做點補償啊,他現在能做的僅僅是讓他魂歸故里,可是當他想到那么多犧牲的戰士的父母也無法見到自己的兒子,他決定——
③岸英是楊開慧烈士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沒照顧好岸英,現在還要讓岸英永遠留在朝鮮,他該多么愧疚啊,可是當他想到那些把志愿軍戰士當成親骨肉的朝鮮人民,他決定——
(通過個別指導朗讀,再加上教師精心設計的小結引讀,一步步把氣氛烘托出來,讓學生走進毛主席的內心,細細體會偉人的悲痛。)
(6)但是,當秘書把電報記錄稿交給他簽字的一瞬間,他還是 了,因為這一落筆,就意味著 。
(教師在說過渡語時,出示上句,與學生互動。)
這支握在手中無數次的筆,這支做過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決策的筆,此時竟是那么沉重,毛主席提不起,更放不下。
(7)出示“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這該是一個多么難熬的漫漫長夜啊!請你閉上眼,走近他,貼近他這顆滴血的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你用手中的筆為我們重現這個夜晚。
學生進行練筆,播放音樂《神秘的花園》來烘托氣氛。出示練筆的開頭:“窗外的風更大了……”
學生完成練筆后,點名反饋。
(此處安排這個練筆,讓學生更加貼近主席的內心世界,內化語言,升華情感,領會偉人痛苦抉擇的心路歷程。)
3.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出示填空:
作為主席,他多么想( ),多么想( );但是,作為主席,他不能( ),不能( )。毛澤東是平凡的,更是( )的!
三、朗讀詩句,總結全文。
1.盡管不舍,盡管悲痛,但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定——(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這錚錚的言語下,是毛澤東那寬廣的胸懷和深深的父愛。
毛澤東是平凡的父親,但他更是偉大的領袖!我們再一起來朗讀一下這句詩!
(再次引讀,讓學生在再三讀詩句的同時,明白詩句中蘊含著偉人艱難的心路歷程。)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遺骸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須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主席對兒子遺骨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書設計
青山處處埋忠骨
接到電報:痛失愛子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重在一個“情”字。這份“情”是深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再通過讀的方式,感受人物情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點擊查看更多: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