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級上各種課外班 整治"掐尖兒"招考要動真格(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21 21:56:54

“別說他們不和你說,我們家長都問不出來!” 琳琳的媽媽趙女士告訴記者,每次考試,都是接到培訓班老師的電話,通知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一場很重要的考試,“但究竟是哪個學校的考試都不告訴我們。”
一位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說:“今年教育局查得嚴,往年每個學校至少組織2到3場考試,但今年基本每個學校只考了一次。查得我們今年連辦公地點都搬了,到現在都不敢掛牌子……”
培訓機構門庭若市,有的稱與熱門學校關系緊密,超綱教學較為普遍
“在我接觸到的小升初的學生群體里,有八成的孩子會去補習機構。”一家培訓機構的李老師介紹道,由于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學業競爭持續加劇,各種各樣的輔導機構雨后春筍般興起。
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暗訪了幾個城市的多家校外培訓機構,發現許多培訓機構的授課內容嚴重超出教學大綱的規定范圍。同時,面對前來咨詢的家長,絕大多數機構都會介紹與各熱門學校關系緊密,以及教育質量高、生源輸送穩定等。
記者調查發現,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嚴格禁止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升學與入學依據的奧數,在個別地方成了參加小升初選拔考試的學生繞不開的門檻。語文和英語則大幅提高了對小學生古文和詞匯量的考察。“為了招收成績頂尖的苗子,如果只考課本里的知識,根本拉不開檔次。所以要想通過考試進好學校,就必須學奧數,語文、英語的難度也會提升。”某地一家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說。
“小升初考試都考到勾股定理了,這是初中才學的內容,不參加小升初培訓根本不會!”一位家長說,有的輔導機構和學校有私下聯系,有學生考完出來說“考的一點也不難,我都做過了”,據說,該輔導機構押題率達到80%—90%。
在廣州,有家長告訴記者,有的小升初“密考”委托社會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機構進行,真真假假,無法辨識。“很多考試無厘頭地從天而降,收取數百元上千元的考試費,答過題、交過卷后便杳無音訊了。”有時候家長也懷疑一些“密考”是騙局,但又恐這是一次“機會”,寧愿上當受騙也不放過一次。
四川成都市的一位家長說:“學校要生源,但不敢組織考試,培訓機構有生源,但沒有‘出口’,二者‘有進有出’,一拍即合。”這位家長告訴記者,這些培訓機構的學費價格不菲,往往上萬元甚至是數萬元。
“一邊是學校嚴正聲明‘從未委托任何機構組織開展小升初考試’,一邊是各類機構你來我往地組織的‘小升初’考試。向教育局舉報反映問題,教育局又回復‘經詢問,學校未組織考試’。”對此,有的家長感到很疑惑:“既然嚴禁小升初考試、以考試成績擇校‘掐尖兒’,為什么不徹查考試的組織方?如果考試與學校無關,那就是欺騙。”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整治“掐尖兒”招考問題的舉措應該說也是嚴厲的,但對于學校來說,仍不乏各種應對之策。有的學校與教輔機構聯手,規避處罰。家長不以高額的價格報各種補習班就無法獲得考試信息,這在一些地區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小升初“掐尖兒”招考問題與教輔機構亂象,應該引起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文中出現的學生及家長姓名均為化名)
■編后
斬斷違規招考利益鏈條
從群眾來信和記者調查的情況看,違規招考、瘋狂補課的現象值得注意。
小升初“掐尖兒”招生,好像“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但是,違規招考,擾亂了招生入學秩序,破壞了教育生態;搶跑超綱,擾亂了教育教學進度,加重了學生負擔;課上不講課下講,更損壞教學秩序和教師隊伍風氣。治理違規招考、超綱補課,必須堅決斬斷利益鏈條。試想,如果培訓機構和升學脫鉤,生意還會如此之火嗎?學校如果嚴格執行就近入學,學生還會為了搶跑趨之若鶩嗎?
前不久,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從根子上給擇校熱降溫,除了響鼓重錘,還需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更需要著力從根本上解決“指揮棒”問題,不唯升學率評價學校,不唯分數評價學生,堅決克服和糾正應試教育傾向,把功夫下在學生全面培養、全面發展上。(記者 吳勇 李剛 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