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學語文經典國學知識:漢賦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12 21:49:59

2019年小學語文經典國學知識:漢賦
漢賦,無疑是古典文學中一種影響深遠的體裁。
劉勰在其文學批評巨著《文心雕龍》里說:“鋪才邐文,體物寫志”是賦之特征。前四字指的是賦的形式,后四字指的是賦的內容�!稘h書·藝文志》載:“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賦是一種不同于詩詞,也不同于文的文體,介于二者間。
《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周禮·大師》)。一般認為,“風”、“雅”、“頌”是三種詩體,“賦”、“比”、“興”是三種寫作表現手法。在戰國時期,“賦”還只是古詩的一種表現手法。“賦”與“比、興”的比喻象征、托物起興不同,“賦”是“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一種直白的表現手法。但有學者以為賦原來也是一種詩體,如章太炎先生在其《國學演講錄·經學略說》中提出:“六詩者,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今《詩》但存風、雅、頌,而無賦、比、興。”不論賦前身是不是一種詩體,在后來賦成為一種文體,并在漢代領一時風騷,是無可置疑的。至唐時韓、柳發動“古文運動”,駢文逐步失去正統地位。這對賦有一定沖擊,但宋后,賦依然是文人學士最喜歡采用的文體之一,主要是俳賦與文賦。
賦在先秦儒家荀子時便已是一種文體,《荀子》一書中已有《賦篇》,分別寫云、蠶、禮、知、針五種事物。
劉勰指出“然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可見賦是《詩》與《楚辭》演變而來,《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
賦到西漢時,已足以成為漢代文學的代表,乃至影響千年中國文學史。賦大致分為五種,也正是五個重要時期:西漢人將楚國詩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視為賦體,沒有一定的限制性,這稱做楚辭體的騷賦;漢賦篇幅較長,多采用問答體,韻散夾雜,其句式以四言、六言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長的句子,漢賦喜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卻被后人視為賦體正宗,也稱古賦;六朝賦是東漢抒情短賦的變體,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齊,多為四言、六言拼偶組成,而又講究平仄,通篇押韻,又稱俳賦;唐宋又有律賦,題目,字數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文賦是中唐以后產生的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詞采、典故,句式錯落多變,押韻較自由,甚至大量運用散文的句式,文賦實際上是賦體的一種解放。靜安所謂“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人間詞話》),不外如是。
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屈平、宋玉、司馬相如、楊雄、枚乘等人。
《漢書·藝文志》載: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風賦》、枚乘之《七發》、司馬相如之《子虛賦》、東方朔之《答客難》、揚雄之《長楊賦》、班固之《兩都賦》等等,無不是傳世佳作。
點擊查看更多:文學常識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