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教育并不代表棍棒相加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9-05-20 21:12:57

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么溺愛過度,要么把“嚴”與“棍棒”劃起了等號,認為嚴就是懲罰。有的父母奉行“不打不成才”的訓誡,把“打”作為一種教育孩子和懲罰孩子的手段。
小川是六年級的學生,年齡只有12歲。可父親為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總是抓緊一切時間讓孩子學習。
一天下午,父親讓孩子在自己的單位復習功課。沒有多久,調皮的小川跑出去和同學玩耍。下午6點鐘,小川回到父親的單位,見父親已經下班了,生怕父親懲罰他,于是就住到親戚家里。
第二天,小川的父親來到學校,把兒子帶回自己的辦公室,命令兒子跪在地上不許動。待父親辦完事回來,見兒子坐在地上,這位父親頓時怒火萬丈,抬起穿著皮鞋的腳就朝孩子踢去,一下,二下……
粗暴地打罵孩子不是嚴格要求孩子,而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教育方法,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嚴重的不良后果。一旦濫用打罰,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動不動就打,不講道理!”“蠻橫、武斷!”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與父母親近,而且打多了,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對抗。
拳腳棍棒教育不是父母教訓孩子的武器,孩子也不是父母的出氣筒。粗暴只能說明家長不懂教育,并不能讓孩子服從。
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那么,父母如何嚴格教育才是合適的?
1、嚴格教育要從小抓起。
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就要從小開始。讓他們吃點苦,受點累,學會自立、自強,自己克服困難,磨煉堅強意志。為了孩子能勇敢、堅強、勤勞、聰慧,要像古人那樣嚴格教子,這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才是真正愛孩子。劉備教育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父母只有從小對孩子在每件小事上嚴格要求,孩子長大后才會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
2、嚴格教育要合理。
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明確指出“對”與“不對”的地方,使孩子從小就對客觀事物有明確的判斷和是非觀念。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小時候曾把父親最愛的櫻桃樹給砍倒了,但是他卻誠實地告訴父親事情的經過,并承認了錯誤。父親說,砍倒了樹是不對的,但若能承認錯誤,這比一千棵櫻桃樹都值錢。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使孩子明辨是非,也讓孩子養(yǎng)成誠實的習慣。
3、避免態(tài)度偏激。
有的父母要嚴教的態(tài)度有些偏激,看到孩子有一點不對頭,輕則打罵一頓,重則攆出家門,不給飯吃。由于父母嚴教不得法,以致孩子離家出走,有的還自尋短見,造成人間悲劇。這樣的嚴教無疑是不得法的。
4、對孩子的懲罰要合理有度。
當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懲罰的確不可少的時候,最好當即實施,并且應與孩子的具體錯誤行為結合起。偶爾適當?shù)捏w罰有助于孩子反躬自省。但懲罰一定不能多用、濫用。否則怨恨與混亂將隨之而生,父母的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懂得嚴格教育并不是棍棒相加,要對孩子有耐心,有恒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