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9-01-26 16:40:40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語文 六年級下冊 說課稿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如夢令》說課稿
一、說教材
《如夢令》六下第9課詞兩首中一首。“常記溪亭日暮”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詩人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雨疏風驟”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樣。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劇:晚風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頗覺不快,連聲責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這兩首在內容,意境的創造和所抒發的情感上有著不同之處,很值得好好去品味。了解了這兩首詞對于幫助走進李清照有著很大的意義。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目前通過反復的誦讀,能大致理解詩詞表現的意思和所敘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齡和閱歷的限制,還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教師的適當指導品悟才能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可能會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時候把握不準,而是對一個圖象有個感知的認識,這里需要教師的耐心帶著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