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19-01-20 21:04:06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語文 六年級下冊 說課稿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一個這樣的老師》說課稿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閱讀敘事性作品時基本上已經(jīng)能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說出自己感受。但是還是會有部分學生偏重于文章的情節(jié),只把握了所寫內容,浮于表面,而對于這些事件所蘊藏的思想內涵以及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結構整篇文章卻忽略了或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當然,這與這兩點有一些抽象有一定關系。所以,在講讀這篇課文時教師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二、教材分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閱讀的要求:
1.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3.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4.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文在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這一單元的中心是講“科學的精神”,重點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從小立志報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
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是美國作家大衛(wèi)·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與眾不同的老師形象。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對學情、教材的分析,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懷特森老師具有的堅持不懈、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重點語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懷特森老師運用與眾不同的教育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的做法,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學習本文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
1、感受懷特森老師與眾不同的教育藝術和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的精神;
2、在學生心中播下追求科學精神的種子。
四、教學方法
1、直入重點,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研究的主線。高段文章篇幅較長,為了使課堂高效,教師必須把握文章重難點,找準切入點,實現(xiàn)長文短教。
2、語文閱讀應以讀為主,在讀中思、讀中悟、讀后議,為此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勾畫重點句、關鍵詞,批注、自主閱讀,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這個問題。
3、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遇到難題讓人民通過同伴互助解決,老師相機點撥。因此,在突破重點時采用四人交流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文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需要,劃分為兩個課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