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7-03-02 11:39:04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語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和氏璧名字的由來。楚國的卞和兩次獻璧,都被定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兩只腳。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終確認所獻是塊兒寶玉。
二、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和氏璧名字的由來。
2.通過讀這個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貞為本,體會卞和的忠貞之心。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三、教學準備: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和圖片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齊讀。你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互相指讀生字,全班檢查,糾正字的發音。
3.指名讀課文,隨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導書寫。
就本文出現的比較容易錯得字個別指導,大部分交由學生自學。
“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牢呢?
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之后有針對性的在全班進行指
(四)深入理解課文。
你認為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分組討論,也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五)多媒體教學。
老師也為同學們查找了一些有關和氏璧的網上資料,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六)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七)分組討論。
你認為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從哪兒知道的?
討論后全班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
出示原文與課文中重點句進行對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五、教學結束:
作業:查找有關和氏璧的故事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