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8 18:40:48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新課程強調,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互動,積極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形成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數學課堂應該“活”起來,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才得到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得到提高。
一.善于組織數學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發展
在一節數學課上,如果老師講或做得過多,那么學生可能只是個聽眾,失去親身經歷的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很難體現出來。課堂是誘發學生思維的源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一些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掌握新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的同學用自己準備的三角形來拼成所學過的圖形。這樣,每個小組很快進入你幫我,我幫你的拼圖活動中。趁著學生的熱情,師問:“你們各拼成什么圖形?每個三角形跟你們所拼成的圖形有什么關系?”同學們一下子沸騰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把學生置之主體地位,把學習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活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習動機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人,是充滿情感和個性差異,富有智能潛力的活生生的人。如果僅僅是教師教,學習者往往得不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習者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激發學習的動機,從而得到自我發展。
1. 設計問題,誘發學生參與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創造性,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設計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例如,教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后,我設計一道開放題:“誰能較準確地求出自己手中榕樹葉的面積?”(課前師已讓學生準備樹葉)有的學生困惑:這樣的圖形那能求啊。這時,我鼓勵他們:只要用心思考,會有辦法的。經過小組之間相互探索,學生得出不同的解決方法:有的同學剪成幾塊,然后拼成正方形,或有的拼成長方形,三角形等。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在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面積計算上,再學會一些較復雜的平面圖面積計算。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