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數學說課稿 > 一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 正文
2016-12-07 16:21:10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數學說課稿
分析教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認識“=”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基礎知識,它不但是對數的認識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而且又為學習認識兩位數及多位數的比較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我認為,本節課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分析學情:
從心理特征來說,一年級學生邏輯思維發展還不成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學前對于數的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標準的數學符號“>”“<”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
分析教法:
鑒于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啟發、實踐、交流為主的教學方法。本著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析,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小結讓學生講的原則,努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學習品質,猜想、類比、歸納、概括的思維習慣。分析學法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歸納、類比、交流、反思等活動,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質的飛躍。
分析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激發興趣和求知欲)數一數,擺一擺,和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二)觀察分析,探究新知(培養轉化思想)
1.認識“=”
2.認識“>”、“<”
3.指導學生看書。引導發現:“>”、“<”的使用規律
(三)運用新知,練習與拓展。(展示自我體驗成功)
(四)強化訓練,掌握新知(培養發散思維,體現學以致用)
(五)暢所欲言,梳理新知(養成學習—總結-再學習的習慣)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說明等六個方面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