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4-01-11 13:36:03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
高年級作文指導略談
說:文章千古事。科舉時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終身的制度。的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過去的作文教學指導課,我們往往是給學生一個題目,在簡單地講解之后就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講解完后,臺下立刻顯出一片“皺緊眉頭,咬斷筆頭”的習作場面,之后的批改中總是會出現主題輕淺甜膩,思想觸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調只有歡樂輕松而未探入復雜的深層,題材如出一轍,語言貧困乏味,假話空話一大堆,缺乏真情實感,生搬硬套,結構方法機械雷同,導致了學生作文與做人的背離,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態與親身經歷的兩者之間相去甚遠,同時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指向單一、空間狹小。
作文指導課,教師須講究“導”的方法與形式,注重解決三個問題,即一、為什么寫?二、寫什么?三、怎么寫?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寫作不僅是拿起筆來寫在紙上那一段時間內的事情,意思的發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動筆之前。認定中心,審查材料,也在動筆之前。提起筆來寫在紙上,不過完成這工作的一段步驟罷了。有些人認為寫作的工作在提筆來的時候才開始,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果如此,寫作就成為一種無需要,無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為什么寫?——明確寫作目的,預防空洞、不知所云。
檢驗小學生作文的標準是:是否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語言文字通順地記敘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導課,教師必須設法引導學生從心靈體驗出發,真實地再顯生活底蘊,真誠地擁抱生活。教師的指導,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場面、大事件,應該讓學生跳出課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書,放大閱讀范圍,不但面對生活瑣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視其間深蘊的生活真諦和本質。換句話說,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就是為了使學生確立真實和真誠的情感態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為什么寫”這個問題的前提之下來進行習作。學生作文應該是從一己心靈體驗出發,逐步地達到不自覺地“瀉泄”和“傾吐”的境界,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便逐漸萌動和強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時刻,受到教師的恰當點撥和某種靈感的誘發,就不可抑止地發生了通過文字傾瀉心緒的寫作沖動。
二、寫什么?——真實的表達。
教師的作文指導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我們所一直強調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處處有生活”,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從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等方面逐步積累經驗、體驗感情,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之后能充分地運用習作素材。
學生習作素材的來源在于一、現實生活本身;二、現實生活在書本中的反映;三、現實生活在圖畫中的反映。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學會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現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人與事,景與物,為我所用;二、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大力提倡“讀寫結合”。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從豐富的語文教材中挖掘讀寫訓練的結合點,把作文片斷訓練經常地、持久地融入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教會學生能運用教材中的寫作因素來進行習作訓練,這樣做,既鞏固了閱讀教學效果,又促進了學生讀寫水平的提高。
教師的作文指導過程,解決了“寫什么”,也就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積累到表達”的訓練過程。修訂大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過去的語文教育,是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而目前的語文教育,是以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因此,作文指導就是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指導,教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表達。
三、怎么寫?——正確的表達方法和技巧。
“怎么寫”就是如何表達,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語言描述見聞、感受,追求平白質樸,追求真實,反對虛假。即使學生的觀點有些偏頗,也不要大驚小怪,認真加以引導,正是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個職責。讓孩子放開膽子寫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緒的關鍵,也是學好作文的良好開端。
“怎么寫”這個指導環節,需要我們教師關注對學生作文的基本語言要求,諸如貫穿語脈句序的通順、吻合語境要求的得體、狀物寫形的準確、用詞組句的簡潔、整體風貌的樸素等,但是我們還應該提倡個性化行文,所謂個性化行文,體現在遣詞、造句乃至文體的選擇等各項硬指標與語調、文勢和韻味等各項軟指標,凡率性而為,凸顯生命本色,無所粉飾,無所遮掩,一任才情,皆無不可。
“怎么寫”涉及到寫作方法的指導問題,教師在學生寫作訓練的內容、形式、方法上應該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學生寫作興趣,促使學生“愛寫”�!缎抻喆缶V》中把中年級習作的重點放在“自由表達”上,要求學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體現了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有利于中年級學生打消顧慮,放開手腳,放膽習作,做到“敢寫”;高年級,則加以收束,要求學生能全面地達到習作要求,實現“會寫”。
學生要真正具備寫作的硬功夫,關鍵還在于通過練筆和練口來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如果能堅持以寫日記、隨筆和口頭作文等形式來作寫作訓練,并循序漸進、科學引導、輔之以藝術化的精神激勵,不失為實用價值頗高而又不使學生負荷過重、束縛過多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