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1:42:03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學論文 教學建議
打好基礎 提高素養 ──三年級上冊教學建議
三年級,走進了第二學段,與第一學段有所不同。經過兩年非常辛苦的工作,學生已經打下了比較好的語文學習的基礎。很多學生跟以前的學生的精神面貌有很大不同。
用好教材,則審美情趣能得到提升。
一、注重體驗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訓練”用得少了,反復出現的表示教師和學生行為動作的詞語是“體驗”“感悟”,這不僅僅是人文方面的,還包括語言方面的。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從訓練走向體驗感悟。
1.把握主題單元豐富的內涵
從孩子的生活,到中華文化的縱橫的、地域的,都涉及到了。有的主題,與過去相比,加深了。如“心中的秋天”,強調情景相生。二上主要感受秋天色彩斑斕,豐收景象。不單純是大自然的景色,把人的感情與大自然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孩子的審美情趣提高了一層,在美麗的景色當中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八個單元都有比較深的可以考慮的地方。
2.在多讀中體驗感悟
語文,首先是感性的語文。以前,常見的是分析,用理性的眼光去看課文,語文課給我們留下的是理性的印象。語文中大量的文學作品要上成感性的語文,通過孩子的感情去觸動他。所以,新課程下的語文要多感受少分析。特別是年級比較低的三年級,兒童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留給兒童的應是情感上的觸動,是一種形象,而主要的不是知道了一個什么道理。
入情入境,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新課程是一種經驗課程,把自己的體驗帶到課程當中。并非一定創設某一種情境。入情入境是通過課文語言的描繪,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不是一定要用大屏幕營造。
通過角色轉換體驗感情。我就是課文中的人物,我在此情此境下會產生什么樣的感情。
用讀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老師問:這個句子好在哪兒?學生說:就是感覺好,說不出好在哪兒,這是非常正常的。
以上這幾方面是體驗感悟的基本做法。
老師的做法常常是先抽象出來,先概括,再回到課文中去。這種做法值得反思。如,先感受兩個人的精神—哪里體現出來的。
爬天都峰:從讀開始,結合生活經驗,最后用讀表達感情。這是很基本的。
秋天的雨:比較早地把寫景的文章進入了教材,也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了感情。過去的比喻都重在形式,相像的東西。秋天的雨像鑰匙,主要不是一種形象,而是一種意象。中國人的寫作主要特點是把詞語安排妥貼,很少有奇句,美國人用一種獨特的比喻,別人沒有用過的,有新意的,表現創造精神。品味句子,即是學語言,又提升審美的情趣。
3.多元解讀文本,尊重獨特感受
文章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到現在思想的大解放,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一切閱讀都是誤讀。”不可能百分之一百還原作者的生活感受,或寫作時的心理狀態。胡適讀紅樓夢,毛澤東讀紅樓夢。讀書究竟是為什么?說穿了是為我所用。如果只想還原,并沒有多大的價值。雖然偏激,但至少體現出,可能有多種思想。沒有絕對的錯誤。教材在多元解讀的思想上,比較開放。
發現列寧喜歡灰雀,這只是最表面的一層。后面可以發現很多,如,列寧非常相信孩子,非常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很喜歡灰雀。
陶罐和鐵罐,老師千萬不要先入為主地給孩子一個寓意,開始要讓孩子自己讀,充分對話,再說自己想到了什么。如,時間是最好的考驗,要謙虛,樸素為美。不要一個觀念固定下來。
英子的變化,想到的是什么,一般性的是要鼓勵,要給別人掌聲。還有英子的自信,自強;人的面子。不同的孩子可以從中讀到不同的東西。
賣火柴的小女孩,資本主義,比童年,是不妥當的。基本的可以讀出一種東西,就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同情。要有一份同情心,這在中國是有現實意義的。民工子弟學校,雖然苦,要有希望。通過另外一種解讀,雖然苦,但不失對幸福、對光明、對美好的追求。歷久不衰的原因,就在于提供不同的人文啟示。
毛巾,毛的字形是難點,因一年級孩子左右不分。
朗讀也可以是多元感悟,多元表達。南泥灣,郭蘭英和崔健的不同唱法。國際歌,搖滾唱法。
二、優化學習方式,加強語言實踐
語文課,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人文精神要強調,但要防止語文本體的失落。人文精神應是在語言當中感悟。
1.引導學生探究語言規律。
除了在我的發現中發現,怎樣在常態的語言環境中也發現語言規律?即在平常的閱讀中有所發現。
我的發現,要放手讓學生發現。分辨,形聲字的規律,大部分可以讀聲旁,但部分不行。學生可以發現一系列親緣關系,偏旁,聲母,韻母……不要重在結論,讓孩子體會到中國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如燥,聲母都是平舌。反義詞,都是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的。中國的文字奧妙無窮。
語文園地中的練習,也可以發現,如,匆匆地(),括號里的詞語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另一方面,表示動作的詞語前面,可以用這類詞語加以限定。讀讀記記,你怎么記得那么快?有規律。
更重要的是,把發現的精神用到常態的語言現象中,在課文中發現規律。盤古開天地,反義詞,近義詞,句子很工整。恰當運用修飾的語言,句式差不多,感覺特別有力,想象特別豐富。
趙州橋的語言規律。“有的有的”孩子容易寫得很接近,現在強調寫得不一樣,必須差別比較大。
點擊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