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10-09-17 16:05:05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語文
四、生命
本單元銜接了上個單元在學生懂得珍惜生活后,再以“生命”為主題,讓學生了解生命、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科學探索的精神。這五篇課文都已不同的形式詮釋這生命的內涵,有形象描繪生命的神奇力量《野草》;有介紹人和動物生命的有關知識《琥珀》;有謳歌生命、禮贊生命的《人生禮贊》;有有闡述生命與真理、信仰的關系的《生命奏鳴曲》及《孟子語錄》。
上這個單元的時候剛好在清明節前后,清明正是生命蓬勃、萌發、生長的時節,也是人們祭奠先人,對先人的生命懷念的時節。在這個特殊的時節,大部分學生都會和父母去祭奠逝去的親人,所以在學習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野草》、《人生禮贊》、《孟子語錄》文體不同(有抒情散文、現代詩歌、語錄體),但都是對生命的謳歌,涉及人生觀教育,三篇課文應做一樣的處理,
學生討論共同的問題:人應該如何對待生命,甚至生死,可并列處理。《野草》
《人生禮贊》應選擇重點語段背誦。
一、《野草》一課應該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寫作背景,知道本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過描寫野草的頑強生命力,贊頌了能屈能伸、不畏艱險、堅韌無比的“長期抗戰”的力。可以從描寫草的詩歌、散文入手,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先有了詩句的鋪墊,再進入課文的學習,找找在這篇課文中用了哪些句子來贊美野草,交流、概括。如:“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又如“這種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了斗爭來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只有這樣的草,才可以傲然地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哄笑。”(這也是全文的中心)等等。當然,只停留在對野草的生命力的表面理解上是不夠的,還要知道本文用了象征的手法,走進作者的寫作背景,當時的狀態,加以聯想,明白作者是以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啟示人們:面對困難要有頑強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奮然向上,勇于斗爭,給人信心。在對生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之后,收集這方面的故事進行交流。還可以積累描寫草的詩句,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二、《人生禮贊》這首詩用充滿激情的筆調,鼓勵人們積極面對人生,在生命的航程中,努力珍惜和把握現在,不斷追求,有所作為。詩中反復用到比喻修辭手法,使得語言形象、生動,富于詩意,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掌握好語速、節奏。難點在于體會詩人的這個“行動號召”的深層意義:告戒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時刻振奮精神,鼓起勇氣,積極生活,懷著理想去追求,不怕任何困難,乘風破浪,最終定能成功。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它的理解。課后建議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針對人生談談新的認識。
三、《孟子語錄》一課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要求全文背誦。文中孟子
的觀點“舍身取義”學生現在理解不了,但應該記在心中。因為這是民族最推崇的一種精神。在講到“舍生取義”的精神時可以結合其他學過的課文加以理解,如:課文《囚歌》中的葉挺將軍,被關押后受盡折磨和迫害,過著非人的生活,但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提筆在囚室的墻壁上寫下了正氣浩然的《囚歌》,表現了他舍生取義的斗志豪情。在課后還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朗費羅的其他詩集或以“人生”“生命”為題材的詩歌,舉行一次朗誦比賽。
四、《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單獨教學,重點是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以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上課之前要先讓學生對琥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帶小生命的松脂化石才叫琥珀是錯誤的,所有松脂變成化石后都叫琥珀,只是有小生命的琥珀尤為珍貴。課文從另一個角度討論生命,是唯物論的生死觀:生與死是相對的。教學時可以抓住丁丁的話來理解。文中的蜘蛛與蒼蠅的生命還沒有完成就死去了,但千千萬萬的蜘蛛與蒼蠅來了又去了,經歷了千萬年,在那么多蜘蛛與蒼蠅都死去的情況下,留下的卻只是這兩只小蟲。所以生死是相對的,生命是偉大的,也是渺小的。既然是一篇科學小品,就不是單純的科學說明文,有記敘的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敘事的部分是如何精彩的(即琥珀的形成過程)進行學習,在這部分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悲劇,借助聯想了解琥珀的形成。后面部分即說明的部分即琥珀的形成原因要按說明文提煉出來,在什么情況下,具備哪些條件琥珀才能形成(在這要抓住“多年變遷—發現—欣賞”幾點)。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像,和大家交流。最后還可以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五、《生命的奏鳴曲》是說明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寫出了生命的組成部分及意義,建議做閱讀練習,略讀(快速搜索信息),列出小標題。列小標題可以采用找關鍵詞或中心句的形式概括出來。進行仿寫練習。結合本文總分總的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生動準確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定內容、主題進行仿寫。
六、綜合活動“感悟生命”是學習課文后的延伸,它有助于啟發我們細心觀察日常生活中與生命有關的現象,并主動參與到了解這些現象的活動中去,通過活動,再次近距離的認識生命,從中得到新的體驗和感受,所以活動中“行動”環節最重要,教材中有很多行動的提示,可以掃墓、可以觀察生命的萌發……思路很廣,要避免亂套,要做好組織工作,或各小組分工,或個人領專題去做,或全班做一個專題……針對有些專題因條件有限學生不能完成,教師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幫助學生選擇,或根據本班情況另行制定行動計劃,如采訪敬老院的老人可以改為采訪身邊的老人,聽他們講過去的事,也可在學完《養花》一課就布置養植物的作業,對植物的生長進行觀察記錄……有了真實的體驗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沒有感受,光在理性上去談是不合適的。
習作:最( )的生命,是一篇半命題作文,所要填寫的內容是對生命的修飾和限制,也是本次習作的題眼.如《最寶貴的生命》就是體現生命的寶貴;《最有價值的生命》就是彰顯生命的價值;《最頑強的生命》就要再現生命的堅強不屈。事例要典型,要有說服力,材料可以按“總-分-總”的形式來組織,做到開篇點題,結尾扣題,中間部分要圍繞主題進行敘述,做到完整具體,并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使語句更加生動形象。在習作教學中,最好能組織一次正規的“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習作大賽,布置教室,寫好主題,有條件的可貼一些相關圖畫,在習作時放適當音樂,營造氛圍,從環境上對激發學生的情感起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