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 六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 正文
2010-08-24 17:54:27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論文
各位老師請注意: 以下是奧數網編輯為大家準備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點擊查看 |
數學課程“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數學課程目標體系分為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技能領域,發展性領域的實現以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為基礎,但對于知識技能領域來說,發展性領域又具有導向功能。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珠心算教學對學生的發展的影響如何,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的基礎如何 , 應該是評價珠心算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那么,珠心算教學怎樣貫徹新課程標準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立足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造活動是在靈活的思維方式下產生的,過于單一的訓練必定導致思維的僵化和墨守成規。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知識的操作和自動化將損傷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常表現為受長期知識經驗的影響,人對某類問題的認識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不能靈活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珠心算”的訓練過程也是如此,訓練時間長、形式單一,不能靈活訓練,把學生禁錮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的珠心算教學要克服思維定勢,解除發展發散思維的一切自我束縛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創新,靈活訓練。在教學中,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靈活地安排內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讓學生自己尋找各種新的訓練形式,尋找更有效的訓練方法,引誘他們獨立思維。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問題,教師力爭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有創見,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對于他們提出的獨創性見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勵,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訓練形式中感到學習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應經常組織一些競賽,如對外人示范,給師生、家長匯報表演,請家長集體觀摩,實際操作服務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同時使其樂于創新。
其次,撥珠活動使兒童手指肌肉的運動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適度的增加其運動量,也可以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真可謂手巧促心靈,心靈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學通過聽數、看數、記數的訓練,數譯珠、珠譯數的訓練,在此特殊的環境中,在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
當前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即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要引導兒童樂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而在傳統的珠心算學習中,多數時間要求兒童必須外靜內動的獨立心算,在多數時間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撥珠以形成珠像,客觀上減少了兒童合作和交流的機會。許多時間學生都是獨立的進行計算,這種學習方式缺少與同伴交流的客觀條件。如果長時間這樣學習,對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現在,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因特網、校園局域網、多元化的現代遠程教育網以及視頻點播技術等的普遍應用,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現代教育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正取代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珠心算教學的整合將是珠心算教學發展的趨勢。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這一豐富的資源庫來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新課程標準理念下,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多項交流,將有利于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自由討論、小組活動等形式,給學生一個自由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從而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的表達觀點,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動驗證想法的正確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始終興致盎然的投入到訓練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盤、想算盤這種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斷地激發興趣,誘發了積極訓練的動機,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諧、自由的課堂氣氛。這樣,讓每一個學生感到“珠心算”的樂趣,積極投入。當師生間建立起親近融洽的良好關系,課堂上注重合作、交流時,良好的課堂氣氛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