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12:18:53 下載試卷 標簽:統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3、進一步體會有關“平均數、眾數、中位數”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進一步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1、引導學生回憶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
②對數據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③數據處理、分類和計算。
④ 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式表示出來。
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絡中獲取。
2、提問:記錄數據有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如選舉中隊長統計選票時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作圖形符號的方法…)
3、出示填空題。
( )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的關系。
( )統計圖能清楚地直接比較出數量的多少。
小結:我們學過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時,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數據特點進行選擇。
4、指導學生完成第1題
⑴引導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說說從中獲得哪些信息。(第一張統計表,重點引導學生對各個城市的數據進行比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張統計表,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還要引導學生說說發展變化趨勢。)
⑵思考:這兩組數據分別制成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為什么?
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統計圖,并進一步討論這兩種統計圖的結構和特點。
⑷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看圖回答。
二、回憶不同統計圖的特點。
(一)出示教材113頁的統計圖指導觀察統計圖
1、指名回答,這是什么統計圖?
2、組織討論:這個復式條形統計圖與普通復式條形圖有什么不同?
(①直條方向是橫著的,也就是用橫軸方向表示數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組兩個數量的直條不是并著排列的,而時是首尾相接。)
3、獨立完成統計表
根據圖中的信息將統計表填寫完整。
4、小組交流討論教材中提出的4個問題
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統計圖或統計表進行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
(二)指導完成第3題
1、出示第3題統計表,說說從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導學生完成折線統計圖:描點、標數據、連線。(注意實線和虛線之分)
3、指導觀察完成的折線統計圖,引導發現,乙車路程和時間所對就的點連接起來有何特點?(小組討論)
4、進一步分析每輛車行駛時間與路程的關系,明確乙車所行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
5、在討論中完成對兩個問題的解答。
(三)指導完成第4題
1、討論扇形統計圖的有關特征?
2、獨立完成書上3個問題的解答,然后集體校對
三、復習“中位數、眾數與平均數”
(一)集體討論復習:
1.什么是“中位數、眾數與平均數”?并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舉例說說怎樣求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
(二)出示生物小組的同學每次用10粒綠豆做發芽試驗,下面是他們經過整理的10次發芽情況。
發芽粒數
0
5
7
8
9
10
次數
1
2
4
1
1
1
(1)這10次試驗中,發芽的綠豆一共有多少粒?總的發芽率是多少?
(2)這10次試驗中,發芽粒數的眾數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頁第5題
1、先讓學生把圖中每個直條所表示的人數標出來。
2、依次比較每組兩個直條,說說沒有齲齒的人數哪個年級多,哪個年級少?有1顆齲齒的人數哪個年級多?哪個年級少?……
3、從整體上比較兩個年級學生牙齒健康情況。
4、指導一年級學生齲齒顆數的眾數。
一年級共有50個學生,那么就有50個反映每個人齲齒顆靈敏的數據,而這50個數據中,齲齒是1顆的共有19個,所以一年級齲齒顆數的眾數是“1顆”
5、引導回答,六年級齲齒顆數的眾數。
6、學生獨立計算第(3)個問題。
(四)出示第6題,引導觀察表格。
1、指導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
2、指導學生計算每組數據的中位數,組織學生討論計算中位數要注意什么?
(先把數據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3、 表示這組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平均數和眾數哪個更合適?
(用中位數代表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比較合適,因為男生體重的數據中,有8個低于平均數,只有兩個高于平均數,平均數的位置明顯偏離這組數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