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08-18 14:27:14 下載試卷 標簽:人教版 說課稿 三年級 語文
《負荊請罪》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改寫的話劇。是一個歷史小話劇,是一個兩幕劇。第一幕講述了藺相如的門客不滿藺相如在廉頗面前表現的懦弱,藺相如解釋了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第二幕講的是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著荊條去藺府登門謝罪的事。贊揚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以及廉頗勇于改錯的精神,也贊揚了他們的愛國思想。說明為了顧大局,我們不但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而且要有廣闊的胸襟,正確對待他人的錯誤的道理。由于課文是一個話劇的腳本,是一種新的文體,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學本課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和表演來感悟文中的內涵。要引導學生關注以下三部分內容:
一、請罪背景:“負荊請罪”這則故事是有緣由的,廉頗為什么會和藺相如鬧不和呢?這事起于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員家門客的藺相如,憑著他的足智多謀、不畏強暴為趙國屢立奇功,深得趙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職位比廉頗還大的上卿。
二、請罪原因:廉頗為何請罪,他有什么罪?這需要我們從第一幕話劇中尋找答案。從第一幕中,了解廉頗的請罪原因。第一幕廉頗并沒有出現,而是藺相如和他的門客的一番對話。地點是藺府。為了更好地把握請罪原因,可在課前讓學生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故事。
三、請罪過程:廉頗“負荊請罪”是劇本第二幕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領悟請罪情節,特別對廉頗當時的表現作了仔細揣摩:廉頗從原先的傲慢轉為真誠道歉,每一個動作、荊條的背負、說話的表情以及頭微低側,滿臉愧疚的神態都把握到位。從而讓學生感受廉頗有錯就改的大度,體現大將軍的肚量。
此文與眾不同,引導學生注意劇本的特點是開頭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布景等,然后著重寫人物對話。
教學設想: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歷史人物,能夠千古流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感人,不僅僅是因為司馬遷藝術創作的水平高,更主要的是因為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在吸引著我們,活在我們心中的是廉頗的異乎尋常的真誠和藺相如的異乎尋常的大度……我想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從人物形象入手是比較恰當的,因為劇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根據劇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的臺詞,可以有兩個層次的品讀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臺詞、小括號動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號背景的提示來品讀好人物的臺詞;二是聯系人物的職位、身份、經歷等等屬于人物個人的東西來品悟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品讀好人物的臺詞。
至于劇本表演,我認為可以先演后學,可以邊演邊學,也可以學后再演。適合學生的,有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