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09-08-03 23:26:09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人教版 教案
小數除法經常會出現除不盡的情況,或者商的小數位數較多的情況。但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并不總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數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很重要。
1.例7。
編寫意圖
(1)教材首先告訴學生取商的近似數是實際應用的需要,再通過爸爸給王鵬買羽毛球的情景,讓學生理解在現實生活中,除法會遇到除不盡的情況,這時可以根據需要取商的近似數。
由于小數除法除不盡時計算比較復雜,教材適時引入計算器,把重點放在如何根據生活實際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2)“做一做”中的題是讓學生計算除法,并分別取保留一位、兩位和三位小數的不同的近似值。
教學建議
(1)教學前,可以復習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為新課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例6,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情境列式計算,有條件的可以用計算器計算。當學生發現除不盡時,教師可以說明實際計算錢數時,有時只算到“分”,讓學生想一想:這時需要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該怎么辦?使學生明確,算到“分”,就是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算出三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然后再讓學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該怎么辦?
(3)教學例6后,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強調計算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還可以讓學生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使學生明確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計算時比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積的近似值時則要計算出整個積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還可以介紹一種簡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做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4)學生做完“做一做”以后,可以說一說它們不同的近似值分別是怎樣取的,要明確知道計算出的數中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有些題保留指定小數位數后,近似數的末尾有0,要了解學生是否處理正確。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數時是1.2,保留兩位小數是1.20。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它們是否一樣。
2.關于練習四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學生完成后,應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第2、4、5、6題,都是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習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鞏固小數除法的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了解一些信息,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最重的蘋果等。
第3題,通過小數點在被除數和除數中位置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商的變化規律。從上往下觀察:左邊一欄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左移動一位、兩位;右邊一欄被除數不變,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左移到一位、兩位。左邊一欄,可以讓學生根據第1小題的計算結果,直接說出第2、3小題的得數。右面一欄,可以在算完后,讓學生觀察除數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變化后,商有什么變化。
第8題,用商不變性質來填數。可以讓學生將第一欄右面各欄中已填出的被除數、除數或商與第一欄中對應的數比較,看有什么變化,來考慮空缺的格內應填什么。
第7題、第9題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其中第7題可以提很多數學問題,如“一共有多少位學生”“一共要花多少錢”“每個學生一共要準備多少錢”等,要鼓勵學生提問題。第9題比較誰家節水多的問題,基本思路是算出每月的水費后再進行比較。這道題中隱含了“上半年是6個月”、“第二季度有3個月”這些中間條件,綜合性比較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后,再確定解題的方法。
第10題,求商的近似數。由于商是近似數,用乘法驗算,不好說明結果正確與否,用再除一遍的方式驗算,又要兩次筆算,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體會計算器的作用,這里要求用計算器驗算。
第12題,是填運算符號的題。需要學生應用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根據等號右邊得數與左邊已知數大小比較,來判斷該填什么運算符號。答案是:
81×0.5=40?581÷1.5=54
81÷0.5=162 81+1.5=82.5
思考題的解法比較多,比如先看12.5元中包含多少個2.5元,由12.5÷2.5=5中,可知停車時間是1+(5-1)×0.5=3(時);也可以用總錢數減去2.5元后,再看剩下的錢包含多少個2.5元,就有多少個0.5小時,再用這個時間加上1小時,也是李叔叔的停車時間。當然,學生還有其他的多種解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從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