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7 06:11:15 下載試卷 標簽:投影 學習方法 教師 閱讀材料 填報指導
3、點撥指導。(投影出示部分背景材料)
師讀(配樂):在19世紀60年代,由于封建勢力和資本家的剝削,使得俄國勞動人民的境遇非常悲慘。1869年,列賓到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驚的景象:遠處一些黑黑的、閃著油光的東西在向前爬動,漸近之后才發現,原來是一群套著繩索在拉平底船的纖夫。那些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形象使他感到震顫。他決心把這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畫出來。
3、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材料繼續研究,小組長注意將本組同學對這幅畫的研究結果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于交流。
四、交流互評,比較學文
1、請大家按剛才的研究,代表小組或個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有價值的結論,充分鼓勵,引向課文,使學生的思維與認知隨時指向課文,在比較中學習課文,回歸課文。)
2、小結: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思路及思考方式。在學習中,我們就應該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不同的問題,并加以論證。
3、哪位同學能從這幅畫的色彩、構圖、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等方面,談談這幅畫的特色?并想一想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4、當你在觀察畫面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畫家為什么要重點刻畫這些窮苦的、衣著破爛的纖夫呢?
(同情象纖夫這樣的勞動人民;憎恨剝削人民的統治者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5、同學們都能用上"同情"、"憎恨"這樣的字眼,那么你們能不能用上這種語氣來讀一下課文呢?試讀,指讀。
6、同學們體會到的與本文作者對畫面的感受基本一致,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了解一下這幅油畫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感受。
五、深化研究,創新延伸
1、正是因為畫家將他對沙皇反動統治的不滿,對資本家的憎恨以及對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深切同情,通過自己高超的畫技完美地融入了畫中,使得每一個看到這幅油畫的人,心靈都能受到強烈的震撼,所以,這幅《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便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名畫。
2、今天,我們成功地鑒賞了這幅畫,好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見解,這可是你們靈感和智慧火花的閃現,千萬不要讓它瞬間消失,希望同學們課下以《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賞析或鑒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為題,寫一份小小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從列賓的另外幾幅名作中選擇一幅你最喜歡的,課下收集材料,獨立研究,作好記錄,看看誰會成為一名"小小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