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7 23:12:44 下載試卷 標簽:笑話 教師 教材 哲理故事 啟蒙教育
今天上午聽一特級教師給三年級學生上一篇傳統的也算是經典的課文――《爭論的故事》。當學生和文中兄弟倆一樣展開爭論時,我突然感到不對勁。
《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將清代笑話集《笑林廣集》中的一則笑話自然地結合于師生對話的場景中,同時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蘊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于樂。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兄弟倆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爭論怎么吃大雁,還找路過的老人評理,最后大雁飛走了,兄弟倆再也射不著了。這一部分在敘事中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失射雁的時機。第二部分,主要寫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的感想。這部分借文中的學生之口說理,幫助學生感悟理解并產生共鳴,從而深入領會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許多老師喜歡用這篇課文來進行公開教學。因為學生的爭論能將課堂推向高潮,可以達到公開課熱鬧一片的效果。今天這老師選用這課教材他可能也是想通過學生的精彩爭辯讓自己的教學在聽課老師心中留下濃墨重彩吧。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是哥哥說得有道理,還是弟弟說得有道理,看這些學生唇槍舌劍。我無法為他們精彩的發言叫好,一句句“煮著好吃”、“烤著好吃”聽起來是那么刺耳、心痛。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世界上很多國家政府為了普及愛鳥知識和提高人們對護鳥的認識,根據本國的季節氣候規定了愛鳥日、愛鳥節或愛鳥周、愛鳥月。環保是二十一世紀的教育主題,我們天天教育學生要愛大自然,要愛護鳥兒。可這篇課文里,孩子們為怎么吃大雁而爭論不休,為大雁飛走了而為兄弟倆可惜,所有的學生都在為那兄弟倆怎么才能吃到大雁而出謀劃策。越聽越覺得這些學生近乎殘忍。為什么竟無一同學說他們兄弟倆爭論的好呢?正是因為他們爭論而讓一只可愛的大雁依然能夠在蔚藍的天空上飛翔呀。
《爭論的故事》旨在教育學生要把握住機遇,什么事要先做起來再說,這本身要說明的道理本沒錯,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抓住機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故事可以有好多,不能用《爭論的故事》這樣的課文強調的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一方面有所得,而在另一方面有所失,那樣就得不償失了。《爭論的故事》不用再爭論下去了。
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課文,有的內容已經遠離了今天的學生生活;有的內容與今天的教育相悖。編寫教材的專家們需要對每篇教材進行多角度的審視,老師們在使用教材的時候,要認真鉆研教材,要進行教材資源的開發和整合,要教材成為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