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教育:英國的家長會不揭短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2008-05-07 14:53:37

家長會,在國內似乎已成了“成績發布會”、“揭短會”的代名詞,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教師向家長通報孩子成績、揭孩子的短兒,甚至有些家長也會遭到教師的嚴厲批評。而在英國,家長會是完全另外一番樣子,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家長在英國開家長會的感受。
學校、家庭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家長會則是架設在學校和家長間的橋梁之一,中外亦然。兒子曾在英格蘭某公立小學就讀一年有余,于是我也有了參加中英兩個不同國度家長會的體驗:這是兩種從形式、內容到家長、孩子感受迥異的家長會。
兒子生性活潑好動,在國內參加家長會,少不了聽到老師批評他紀律散漫。由于面對眾多家長,總令我覺得尷尬,可又不甘心,還要問老師,孩子有什么優點?老師這時才吝嗇地說出一二。也許是意識到自己不是老師心目中的乖孩子,每次家長會后,兒子都表現得小心翼翼,頓失率真可愛之處。而對一些成績不好的孩子和家長來說,家長會已成“成績發布會”的代名詞,感覺自然更糟。
如果說國內的家長會帶給我的是一絲挫折感,英國的家長會帶給我的則是溫暖和感動。英國家長會采用一對一形式,由老師和家長約定一個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家長會的主要內容是家長和老師圍繞學生的學年報告進行交流和討論。和中國學校的成績單不同,這份長達3頁、計算機打印的學年報告,記錄的不是學生的分數等級,而是學生在不同學科中的參與情況、學習態度及能力等,最后是老師據此得出的評語和孩子的自我評價。記得老師逐一講述了兒子在各學科中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如在過語言關期間的主動運用意識,在對一個外國兒童來說相當難的宗教、歷史課上的積極發言,在各種體育比賽中的參與精神等等,我覺得,孩子就“裝”在老師心中。面對老師如此慷慨的溢美之詞,看著學年報告中有根有據的記述、近乎完美的評語和兒子滿滿的自信,我恍如夢里。
也許是國內家長會的影響在作祟,沒聽到老師對兒子的批評就仿佛沒達到開家長會的目的,我忍不住問:“他有什么缺點?”英國老師一臉惶惑。正巧兒子從操場回到教室,給了老師一個“中國式”的解釋:“我做了什么惹您不高興了?”老師先搖頭,然后說,兒子在說英語時經常“He”和“She”不分。想起國內老師總是嫌兒子太調皮,我又問英國老師是否有同感?英國老師不解地問:“中國老師真這么認為?我認為這是孩子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表現,恰恰是他的優點啊。”
兩相對比,英國學校的家長會更人性化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在形式上,一對一的形式顯示了對每個孩子的尊重,將孩子可能遭遇的尷尬降到了最低點。畢竟,幼小的心靈需要精心呵護。其次在內容上,雖不見成績,但一個個細節躍然紙上,孩子表現如何,也是一目了然。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最后,在英國老師眼里,孩子們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各有特點而已。家長會的目的,就是發現孩子的潛質和特長。唯其如此,他們才能注意到我們常常忽視的細節,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方面他們都予以鄭重褒獎。如此的家長會,氣氛當然輕松,孩子想必也是快樂的。我和老師交談時,在操場上踢球的兒子就不時興奮地跑回教室,主動給老師和我端上咖啡。
回國后,我常回憶起那短暫的15分鐘,并時時提醒自己,評價孩子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消極。按照19世紀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的邏輯,打擊孩子自信只能導致其徹底喪失自信。我也曾思考,是否因為我們過于看重考試才導致了國內家長會的變味。仔細思之,又覺不盡然。考試并不是中國教育的特色,事實上,英國一直在完善各級考試制度,學校也面臨排行榜的壓力,只是這一“龍虎榜”并沒有驅使學校過分看重分數,從而忽視學生個性和自信的保護。而后者,不僅是西方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們在進行教育改革時,常思常想之命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英家長會的不同所折射出的,也許是我們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