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2)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3-09-24 15:35:33

除了動手操作外,我還特別強調手勢語言的訓練。如:1、2、3、4、5、6、7、8、9、10的手勢表示法,并要求學生非常熟練表示,有利于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訓練,在反饋時便于教師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如在教學?、?時,我對學生說,我們每人有兩只手,伸直食指和中指,就自然形成了“?”“?”號。兩手放胸前,左手伸出兩根手指形成“?”號,右手伸出兩根手指形成“?”,我們可以運用兩只手作為兩個符號進行練習。教師出示兩個數,如4和5,問:4和5比一比,如何用大于號、小于號表示呢?學生默念:口對大數,尖對小數。并準備手法。當教師說一二三,學生就會伸出準備好的左手說4小于5。當手指舉出后,哪位學生不懂或者用錯了手指,教師一目了然,就能及時地糾正。
我認為課堂常規的訓練可以概括為:坐、讀、看、聽、說、寫、動手操作、書本擺放等。
(二)對于不良行為的學生要采用科學的矯正方法。要做到及時談話,耐心教導,反復磨練,及時了解學生的觀點,知道事實的真相,雙方易于接近。
規則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實際,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盡快形成好習慣。習慣的養成具有一致性的特點,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習慣的成因有哪些是屬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師要認真分析,并幫助家長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例如,上學期開學初我們班來了一個長得黑黑的,臉上留著很多抓痕的男孩,他是小熊。他普通話說得不好,很少和同學交流。一次音樂課他不遵守紀律,在和他談話中,我有意提起他臉上的傷。他告訴我這傷是和小朋友打架抓的。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媽媽去哪里了。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他表現出“與眾不同”。課間休息經常有同學被他打哭;每次和同學打鬧,他都下手很重。他故意把一個同學的頭往桌子上碰;一次他和同學發生爭執,掐著同學的脖子那個同學滿臉通紅,咳嗽了很久┅┅在和他父親交談后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小熊。他的母親覺得父親沒有本事,在他很小就離開了他們。父親為了生活一直在外打工,小熊由外公外婆撫養,在老人的溺愛下,小熊經常和小朋友打架,以至后來動手打外公外婆。父親把他接到爺爺家,請爺爺幫忙照顧,可是在爺爺家住了一個月,他幾乎不說話,爺爺說他傻,讓爸爸把他接來北京。小熊和爸爸過著打工的生活,現在的家周圍的小朋友他都打遍了,別的家長都不愿意讓孩子和他玩。了解到這些,我對他的關注更多了。天冷了,我看他只穿一條單褲子,我伸手去摸他,問他冷不冷。他翻著褲腰說:我穿秋褲了。可是褲腿已經跑到了膝蓋上,我讓他伸直腿,幫他把褲子拽下來,掖到了襪口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元旦的聯歡會上,我在全年級學生的面前讀了寫給他的信,告訴他我們都是他的親人,都是愛他的,并送他一本《格林童話》,希望他能和書交朋友。讀完信后,我說你愿意抱抱我嗎?其他孩子都爭著來抱,可是他沒有勇氣。我悄悄地問他,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他說:我很感動!我當時心里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三、培養習慣應遵循原則
同時作為教師我們培養習慣的方法要科學, 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針對不同班級、學生、學科、時間、地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創新。
在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身作則。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做兒童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無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
兒童種種壞的習慣都是由于開始學的時候,大人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后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做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養成的好習慣。
(4)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自己學習。
"做"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做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做父母和老師的,切不可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適時指導。直接經驗,自己思想,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為此,應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條件。不斷地做,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單是"知"而不"行",單是"理論"而無實踐,樣樣事情都不會成功。
(6)統一行動,協調配合,共同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必須與各科任課教師密切聯系,經常溝通,了解每個學生在科任課上的表現。并及時與家長交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班主任的常規教育與各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相結合。
總而言之,只要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
要想學習好還必須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對待學習認真負責,積極努力,不敷衍了事。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決定著學習的成績與效果。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能夠按時上學,上課、不逃學、不曠課、不早退、不遲到,遵守課堂紀律,不隨便說話,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能夠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復習考試不作弊等。特別是一年級新生,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開學近兩個星期,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什么叫按時上學,什么叫遲到,什么叫遵守課堂紀律。隨便說話,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無疑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剛入學我們就要培養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時都要講究認真、負責的態度,以便今后能以積極的態度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點擊查看更多:學習習慣
試題下載:小學各年級試卷及答案下載
奧數網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