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30 13:38:09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3.檢查自讀及交流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出示詞語課件,指名認讀詞語,教師糾正字音,注意變色的字。
驚鵲鳴蟬稻花茅店社林忽見
◆易讀錯字:
“蟬”是翹舌音,“驚”“鳴”是后鼻音;“見”在這里同“現”,注意不要讀錯音。
(3)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驚鵲]鵲兒被驚醒。[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土地廟。[溪橋]溪上的小橋。
(4)結合注釋,弄懂句子的意思。
4.齊讀課文,注意朗讀節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三、再讀課文,品讀欣賞。
1.出示上闋文本和配圖,引導探究。
過渡:很好,我從同學們的朗讀中聽出詞的味道來了!讀通詞是學好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下面就讓我們去仔細品味辛棄疾的這首詞吧!
(1)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去欣賞美麗的夜景。
(2)小組交流,師生互學。
A.說說你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預設:對“別枝”的解釋除了課本上的注釋,還有兩種其他解釋,可引導學生思考,想象畫面,教師相機出示:①離開枝頭;②另外一枝。“明月驚鵲”可以聯系“月落烏啼”來理解。
B.說說你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說說你聽到的:鵲啼、蟬鳴、蛙聲、說豐年。
過渡:同學們,詞中說伴隨著清風吹拂,傳來陣陣稻花香和蛙鳴聲,仿佛是青蛙們在爭說豐年,那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同桌之間試著演演說說;教師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
小結:同學們演得真是太形象了,說得真是太好了!這里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呢?(青蛙、農人以及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著飄散于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請齊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豐年的感情。
D.說說你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預設:可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詩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等,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手法。
(3)想象畫面,自由描述。
(清幽的月光照著大地,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了起來,引得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徐徐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服,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它們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著“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里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
預設:學生在描述畫面時,不必拘泥于一字一詞的對應,可展開想象,豐富細節。教師可進行指點: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才會對詩詞所描述的內容感受得真真切切。
(4)播放音樂,展示圖片。齊讀上闋。
小結: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請大家齊讀上闋。(生齊讀)
2.出示下闋文本和配圖,引導探究。
過渡: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讓人猶如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疑。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①注意斷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該怎樣斷句?這兩句話有什么特點?(“天外”和“山前”前面斷句,這兩句運用了倒裝的句法,正常的語序應是: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
②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可能是因為天黑看不清,而且道路彎曲、樹木茂盛,更難辨認方向了。還可能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而忘了前方的路。要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后來路轉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的心情。)
過渡: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的驚喜,你們知道嗎?對了,就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想象畫面,自由描述。
(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那過去的茅店明明就在土地廟樹叢旁邊,現在怎么不見了?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茅店就出現在了眼前。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4)播放音樂、展示圖片。齊讀下闋。
小結: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臨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請大家齊讀下闋。(生齊讀)
四、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個性朗讀。
過渡: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就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板書: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一會兒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最有詩人的氣質。
2.學生配樂朗讀比賽。(學生朗讀展示、評價,最后全班齊讀收尾。)
3.想象畫面,結合板書,學生試背。
五、對比閱讀,整體回顧。
1.分析比較,群文閱讀。
過渡:同學們,我們到此就學完了本課三首古詩詞。這三首古詩詞都描寫了自然的美景。雖然作者在其間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但這三首詩詞所描繪出的畫面都激發了我們美妙的想象力。現在,我們再把這三首詩詞一起讀一遍吧!
(1)齊讀三首古詩詞。(出示課件:三首古詩詞)
(2)填寫表格,比較異同。(出示課件:表格)
①先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教師點撥后出示答案。
②對比一下三首古詩詞,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詩詞名作者朝代時間段描寫的景物詩人的情感《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黃昏到夜晚舟、煙渚、日暮、曠野、樹、江、月羈旅的惆悵、思鄉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宋代白天黑云、山、白雨、船、風、望湖樓、水對西湖奇特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宋代夜晚明月、鵲、清風、蟬、稻田、蛙、星、雨、山、茅店、社林、溪橋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相同:這三首古詩詞都描繪了動人的自然圖景,情與景相融。
不同:作者見到的景物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同。《宿建德江》寫日暮時分江邊清幽之景,情緒低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大雨驟至時的磅礴之景,情緒爽朗豪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雨中夜行所見清新之景,情緒閑適愉快。
2.拓展詩句,促進感悟。
過渡:古詩詞的妙處就在于寥寥幾字,便能給我們勾畫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古詩詞中絕不缺乏想象奇麗、情感濃烈的句子。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下面這些句子,讀的時候,同學們要充分發揮想象,看看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感受到怎樣的心情。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宋]蘇軾《中秋月》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宋]辛棄疾《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點擊查看更多: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