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躲端午是什么?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2-03-28 17:46:29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端午節習俗:躲端午是什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躲端午,地方民俗,舊時流傳于我國北方的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此習俗于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
2解釋: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五月、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東漢王充《論衡·言毒篇》云:“夫毒,太陽之熱氣也,中人人毒……太陽火氣,常為毒螫…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螫。”后隨陰陽觀念傳入,“惡”又指盛陽,如《論衡》對“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解釋:“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此月)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論衡》將五月“惡”的理解或歸之于“太陽”以及陰陽術數中“盛陽”,懼畏仲夏五月“太陽”、“盛陽”。出于對入夏以后自然與生態所產生的各種巨大變化,人們心理上有諸多的恐懼,從而產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諸多禁忌。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嘉靖隆慶志》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灤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3相關:端午節捉癩蛤蟆的風俗仍在部分地方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節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面粉搓成長條,晾干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里,將它掛在墻壁上,風干后就成了中藥,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據說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
點擊查看更多:端午節專題
奧數網提醒: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