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22-03-27 22:06:21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三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2.帶領學生找出“瞭望”的近義詞,出示“眺望”。
老師總結: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其實,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設計意圖:由“多詞一義”引出“一詞多義”,引導學生品味漢語言的博大精深。】
3.(1)出示①我很喜歡蘋果的味道。
②我想嘗嘗在臺上表演的味道
指引學生默讀句子,分別指名交流兩個“味道”的意思。
學生交流并提出“詞語替換”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師板書:詞語替換)
教師引導學生,除了“詞語替換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理解這兩個“味道”?
學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網查等)。
(教師板書:查資料)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交流總結“詞語解釋詞語”、查閱資料的方法,在思考中總結了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
(2)出示:果園里的蘋果熟了。
平時很熟的曲子,今天卻總是彈不準。
教師引領學生,可以挑選其中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看這兩個句子中的“熟”,你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
師:你通過什么辦法理解的?
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之前交流匯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自主理解“熟”的一詞多義。夯實理解詞語的方法技巧。】
(3)創設情境
出示兩組所有的句子
師:如果,現在有個不熟悉的詞語,擺在我們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詞語替換,周圍也沒有可查閱到的資料。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辦法理解這詞語?
生:可以請教周圍人,同學,老師或家長。
師:請教他人,也是種辦法。(教師板書:請教他人)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學會學習。】
四、體會“理解詞語”與“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與不同
1.創設情境
出示兩組句子,最后句子消失,屏幕上只留下“味道味道熱熱”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變化,尋找發現。
教師總結:
詞語,離開句子是不行的。只有放在句子里,才能讓我們理解它最準確的意思。同樣的,一個句子單獨地拿出來,我們也不會知道它的完整意思。
大家都知道“詞不離句”,詞語和句子是相連的。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詞語的方法,有一些是一樣的。(指一下黑板的板書)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老師語言的點撥中,體會“詞語”和“句子”的相關性。引導理解方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總結兩者理解方法的相似之處
預設
小組討論相似之處:請教他人,查查資料。
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一些方法,同樣能運用到理解句子上面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總結歸納出“理解詞語”與“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之處。學會了“知識的遷移”。)
3.引出“理解句子”的其他方法。聯系上下文走進句子理解
出示:“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自18課《童年的水墨畫》中的《江上》)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此句單獨地出現,你知道什么意思么?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知道整個句子的意思?
學生尋找文章的詞句:“笑哈哈,一雙雙小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等。
教師總結:同學們,原來,聯系上下文,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詞語和難懂的句子。
(教師板書:聯系上下文)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導,讓學生逐步地開始呈現從“理解詞語”延伸到“理解句子”的階梯性學習過程。】
4.出示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點兒也記不起來。”(選自19課《一只窩囊的大老虎》)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生活里,你有沒有和小作者這樣,經歷過特別緊張的事情?誰來聊一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