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典詩文名篇詩意賞析:《別云間》(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15 16:35:10

[賞析]
公元1645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彝、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與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此時南京已陷落,身在義軍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滅敵人、恢復明朝的堅毅決心。為了抗清,義軍上下結成了同仇敵愾的情誼。不久義軍兵敗,吳易被執,夏完淳只身流亡,隱匿民間,繼續進行抗清活動。1647年(順治四年)夏間,夏完淳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堅強不屈,頑強斗爭,在接受變節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洪承疇的審訊時,采取反話正說、寓貶于褒的方式當面聲色俱厲地痛斥這個朝廷的叛徒、民族的敗類,令洪承疇面紅耳赤、顏面盡失。在南京獄中,夏完淳給嫡母盛氏寫了絕筆《獄中上母書》,一方面以瑣瑣家事,諄諄囑托,流露出對家人的依戀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將復明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為念,表示要“報仇在來世”,體現出視死如歸的氣節。最終不屈而死,年僅17歲。
《別云間》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上海松江縣,古稱云間,即作者的家鄉。作者在此詩中一方面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一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詩作首聯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斗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斗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于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發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