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9-01 17:45:44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五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將相和》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強、劃”,會寫“召、臣”等12個字,會寫“召集、大臣”等3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質。
4、結合課文內容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以 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
3、結合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預習檢測
1.講述和氏璧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璞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鑒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專家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璞玉奉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鑒定專家來鑒別,結果也說是塊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到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后,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像你這樣痛哭的,你怎么哭的這么悲傷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 傷,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 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對這塊玉進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塊寶玉,文王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 和氏璧”,和氏璧夜能發光,冬能取暖,價值連城。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 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之后100多年,西漢司馬遷在他的著作《史記》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板書:《史記》)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根據它改編而來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