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鑒賞:過樊川舊居(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26 19:49:16

【賞析】
韋莊入蜀時的心態是非常復雜的。這從韋莊接到朝廷命令時所作的另一首詩《寄右省李起居》中可以看出。《寄右省李起居》開頭兩句“已向鴛行接雁行,便應雙拜紫微郎”,則說明韋莊在接到朝廷征書準備入蜀一開始時是非常欣喜和激動的,但在奉使入蜀時所作的這首《過樊川故居》中卻出現了一種悲觀、凄涼的基調。
“卻到樊川訪舊游,夕陽衰草杜陵秋。”第一句明顯是敘事和寫景,“衰草”和“杜陵秋”無疑說明了創作的季節是秋季。題目中的“過”字,表達了韋莊此行的目的不是在樊川,樊川只是途經之地,“卻到樊川訪舊游”中的“卻”字很值得體味,“卻”表達的是一種違背了原計劃的意思,到樊川游訪并不是韋莊的原始意愿,他把奉使入蜀看成是一個機遇,但是結果卻只是在樊川游玩。當時時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韋莊眼里是一片凄涼蕭條。
接著詩人以魏晉文人應玚、劉楨、嵇康、阮籍自比:“應劉去后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極言人去樓空,蒼苔入閣,老大歸來,華發滿頭。由于詩人親歷黃巢之亂,家人離散,四處逃亡,自然觸景生情,發出感慨:“誰說亂離只有燕,我今偷閑不如鷗。”燕窩被取,眾燕離散,沙鷗擊水,何時能歇?詩人用燕子和鷗鷺來自比,訴說了自己遭遇的家國不幸。
十六年過去了,昔日的家園如今已是斷瓦殘垣。“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滄海桑田,無人看見。橫笛悠揚,儀仗催發,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韋莊一生歷經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后來的前蜀,身逢亂世,背井離鄉,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但他畢竟志向遠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涼的詩風。
這種感傷的情懷,在這首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他寫景狀物,皆著悲色;敘事說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聲。詩人于景福二年(893年)初回長安時也有《長安舊里》一詩:“滿目墻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詩中景物與人事,歷史和現實,在這里交匯,強烈地沖擊著讀者的神經。在唐末悲感詩作中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成就。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