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7-22 09:57:0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動物兒歌》教案
-、文本教學解讀
《動物兒歌》是一首有節奏、有韻律、充滿童趣的兒歌。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形象地展現了動物活動快樂美好的畫面。全文注音并配圖,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借助漢語拼音、課文彩圖和生活經驗來認識生字、朗讀課文。
1.識寫生字。
本課共要求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
生字教學,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如"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是翹舌音。還要注意"蜻、蜓、藏、糧、網"都是后鼻音。
認讀"蜻、蜓、螞、蟻、蜘、蛛"6個生字,它們都是帶有"蟲字旁"的形聲字,都是左形右聲,左邊的"蟲字旁"表意,右邊的部件表音。教學時,可以采用歸類識字,宜將生字的音、形結合起來,先借助拼音讀準確,再借助聲旁讀一讀。例如教學"蜻蜓",先借助拼音讀準"蜻蜓",強調后鼻音,再用拆分法拆一拆,變成"蟲+青"合成"蜻","蟲+廷"合成"蜓",引導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得出形聲字可以借助聲旁來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的普遍規律。
認讀"迷、造"2個生字,宜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進行識記,讀一讀字音,記一記字形,然后組一組詞語"迷人、入迷、迷宮","造房子、造句、建造"。
認讀"藏"字,先借助拼音讀一讀,再用字組詞說一說,最后根據字形記一記。先認讀"捉迷藏",再用"藏"組成"冷藏、藏書、秋收冬藏"等詞語,然后用拆分法記一記"藏"的字形,"艸+臧"合成"藏",意思是"躲起來"。
認讀"食、糧"2個字,宜借助圖片,讀一讀生字,認一認事物,將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再引導學生觀察,它們有共同的部件"良","人+良"合成"食","米+良"合成"糧"。
認讀"網"字,這是一個象形字,宜用漢字字形演變過程圖,了解"網"的字形變化,記一記"網"的字形,了解"網"的意思。
"間、迷、造、運、池、歡、網"是本課要寫的7個生字。"間、網、迷、造、運"5個生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其中"迷、造、運"3個生字的偏旁都是"走之",書寫時要先內后外。"走之"是學生書寫中第一次出現的偏旁,首先明確"走之"的筆順是:點、橫折折撇、平捺,提醒橫折折撇要從中線起筆,平捺要舒展,托住里面的字。"迷"字中的"米"寫在中心偏右上一些,捺變成點。"間、網"2個字先外后內,"間"的"門字框"要大、要正,豎、橫折鉤都要寫直,里面的"日"要寫小些。"網"字里面的兩個"撇、點"要分布均勻。"池、歡"2個字左窄右寬。"池"字"三點水"呈弧形,第二點寫在橫中線上,右邊"也"的一豎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鉤要舒展。"歡"字右邊的"欠"的第一筆撇從豎中線往右些起筆,第二個撇從中心點往右些起筆,穿插到"又字旁"下面,"人"的撇和捺要舒展。
2.朗讀課文。
這是一首瑯瑯上口又充滿童趣的兒歌,在識字的基礎上,應讓學生自主嘗試朗讀課文。兒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誰""在哪里""干什么"三個部分組成的,三部分也是學生朗讀停頓的依據。在具體朗讀中,應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韻律、讀出趣味。
針對學生自讀中出現的問題,其中,"干什么"這個部分較難讀。首先要讀正確:"捉迷藏"注意平翹舌音的變化,"運食糧"的表達與平時的語言習慣不同,但意思與"運糧食"相同。其次要注意停頓:比如"展翅/飛""游得/歡""結網/忙","捉/迷藏""造/宮殿""運食糧"。
在朗讀中可以運用"問答式"和"對讀式"的方法,幫助學生讀出節奏、讀出韻律。"問答式",我問:"蜻蜓半空干什么?"你答:"蜻蜓半空展翅飛。"你問:"誰在哪里捉迷藏?"我答:"蝴蝶花間捉迷藏""對讀式",可以同桌對讀,你讀一句,我讀一句;可以師生對讀,師讀一句,生讀一句;可以四人小組每人一句拍手讀等。
3.背誦積累。
在朗讀正確、流利、有節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鞏固生字,背誦課文。
可以根據兒歌順序,出示動物的圖片,在旁邊加上"在哪里""干什么"的問句,把整首兒歌串聯起來,背誦全文。
還可以出示兒歌中的生字組成的詞語,放在兒歌中相同的位置,借助詞語,記憶生字,背誦課文。比如出示:
蜻蜓
捉迷藏
蚯蚓 造宮殿
螞蟻 運食糧
游得歡
蜘蛛 結網忙
"人人有法,貴在得法",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背誦。
4.遷移運用。
整首兒歌配上形象的彩圖,用"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學時,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憶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用(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反復進行說話訓練。
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借助拼音,運用歸類識字和形聲字構字識字等方法,認識"蜻、蜓"等12個生字;會寫"間、迷"等7個字。
2.通過獨立朗讀、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3.通過朗讀、表演,了解兒歌中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并激發了解小動物的興趣,有能力的小朋友可嘗試編寫動物兒歌。
教學重點:
識記12個生字, 歸類認識帶有蟲字旁的生字。會寫7個生字。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了解小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 創設情境,圖片導入,引出兒歌主人公
1.創設活動,學習生字。
出示森林王國圖片。
情景語言提示:今天,森林王國要開展一年一度的展示會。小朋友們,快點坐上開往森林王國的列車,我們要出發了。ㄐ∨笥褌兏蠋熞黄鹱龌疖囬_動的動作,配上音樂,一起出發)
2.學習動物名詞。
(1)出示小動物的圖片。
師:本次參加展示會的是森林王國的6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來看看,它們都是誰呀?
(2)(出示帶拼音詞語)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學生拼讀,教師及時正音:蜻蜓(后鼻音)、蚯蚓(前鼻音)、蜘蛛(翹舌音)。
。3)齊讀動物名稱。
師:第一次見面,我們先跟它們打個招呼,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3.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師:展示會是有出場順序的,可是展板上的動物名稱和圖片順序打亂了,誰來讀一讀,擺一擺。(重在通過字和圖片的對應,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