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12 21:06:26

(1)合理分工,讓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員
想要給予孩子“當家做主”的權利,父母首先就要讓孩子明白他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要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否則,他只會感到這是父母安排的任務罷了,不僅不會欣然接受反而還會產生排斥情緒。
實際上,孩子的責任感很多時候都是在家庭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為此,父母要把孩子看作平等的家庭成員,在集體活動的時候把一些簡單的家務作為任務分配給他們,漸漸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他作為家庭成員
身份的認同,和對家庭責任心的養成。
(2)重大問題的定奪,不要將孩子排除在外
父母不要以為,只有小事孩子才有決策權。其實,事情越大,孩子越應有權利表達內心。例如要為孩子聘請家教或保姆,這就相當于為家庭引入新的家庭成員,而且這兩者與孩子的關系密切,如果聘用期較長,他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的影響也較大。
所以,如果父母有聘請家教的想法時,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使孩子心理上有所準備,并在一定程度上征求孩子的意見。甚至,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自行選擇,然后在一旁為孩子把把關。
倘若父母總是擅自做決定,在孩子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聘來保姆或家庭教師,孩子反而會無所適從,曲解了父母的一番好愈。更嚴重的是孩子會感到自己并不受尊重,自己只不過是父母的“寵物”罷了。既然如此,他又怎么會產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3)讓孩子做一回“財政部長”
很多家長由于太過疼愛孩子,結果使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要什么給什么,應有盡有地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這樣不利于孩子的金錢觀的養成,也不利于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父母可以在某一時間段,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周甚至是一天的時間讓孩子做一下“財政部長”,支配一下家庭的經濟,讓他負責一家人的衣食住行,
安排一家人的娛樂、勞動等等,讓孩子體驗一下家長的責任。
與此同時,父母還可以將自己每個月的總收入是多少,必須存多少,以每個月最多支出多少等情況告訴孩子。使得孩子懂得家庭的正常收支情況,從而不把父母當成自動提款機。只有這樣,他才會明白金錢的使用是需要規劃的,進而可以主動限制自己的行為,提高責任感。
父母要培養孩子成為合格的男子漢。就要讓孩子擔負起責任來。責任心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催化劑孩子只有從小懂得為家庭負資,為自己負貴,長大后才能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如此,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有責任感的男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