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逆反期 你和孩子共同成長了嗎?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2 20:55:00

下面是一位中學生的敘述:
初中時,我沒有什么憂愁,可是到了中專不久,總感到一陣陣煩躁。我感到學習沒勁兒,同學們都在那里學習,可學習好了究竟又為什么?學校有時也搞一些活動,但我感覺很無聊。思來想去,生活真沒意思,活得真沒勁兒,我就這樣一天天地混下去也不知是個什么結果,或許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要不停地追問生命的意義,最后,有一些人得出了生命本無意義的答案,他們因而痛苦、失望,覺得生活沒意思。而這時,空虛感也常常乘虛涌上他們年輕的心頭。
逆反心理
空虛,即無實在的內容。空虛心理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沒有信仰,沒有寄托,百無聊賴。處在精神空虛狀態中的青少年,極易對社會、對生活產生逆反的心理和行為。
從幼稚向成熟過渡的孩子,正是身心發展的最佳時節,如果這時內心空虛,精神萎靡不振,老師和家長煞費苦心地教導好好學習、可他卻偏偏覺得學了也沒用,就是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到頭來只能落得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
精神空虛對孩子危害極大。那么,父母應如何教育孩子走出青春逆反期,遠離生活逆反,使他們的心靈充實起來呢?智擇優教育心理專家孟老師為父母們提出如下建議:
1、教孩子調整需求目標。
孩子心中的空虛往往是在胸無大志、沒有追求、沒有理想的情況下,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內容而出現的。因此,及時調整生活目標是十分必要的。孩子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生活的長期規劃和近期目標,以求實現,從而調動自己的潛力,就會覺得生活有意義,并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去了。
2、讓孩子從書中汲取力量。
讀書是人類填補空虛的良方,因為書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知識的源泉。讀書會使人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使人從寂寞和空虛中解脫出來。讀書越多,人的心靈就越充實,生活也就越豐富多彩。
3、教孩子學會轉移目標求得學習樂趣。
除了讀書外,還可以用轉移目標的方法。通過繪畫、書法、音樂、雕刻、養花等方式,可以使孩子被困擾的心境平靜下來,并從空虛的狀態下解脫出來。當孩子有了新的樂趣后,會產生一種新的追求,這就逐漸完成了生活內容的調整,從而感到生活的意義,并填補了心理的空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