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出現偏差的四大原因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7 20:46:54

在現如今很多家庭中,年輕的父母往往與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面臨著對孩子的教育。然而,相當一部分年邁的爺爺、奶奶常常表現出對孫輩的遷就、放縱、溺愛。當年輕父母管教孩子時,一些爺爺、奶奶每每面面阻攔、干涉、抵制,這就使得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出現裂痕,響起不和諧的音符,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爺爺、奶奶對孫輩的“隔代教養”為何會出現這些偏差呢?大概有這樣一些原因:
一是有的年輕父母教育子女可能較側重功利性,而有的爺爺、奶奶對孫輩則注重感受性,只要看到孫輩快樂、健康,他們就快樂了、滿足了。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導致部分爺爺、奶奶與年輕父母們在一些教育方法上互相不滿,從而引起沖突,也影響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
二是年輕父母們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多為理智型,而爺爺、奶奶們的方式多為情感型。理智和情感之間當然往往造成矛盾。
三是有的爺爺、奶奶每每懷有一種補償心態,他們自己做父母時,由于家庭環境、社會責任、心理壓力等因素,致使內心感受的體驗與表達比較欠缺,從而認為讓孩子吃了不少苦,未得到多少快樂。于是當自己成為爺爺、奶奶時家庭環境有了改善,以前束縛自己感受的東西也漸漸消失,他們想把自己子女身上未來得及體現的慈愛作為一種補償,轉而在孫輩們身上去體現,所以有時過分的鐘愛乃至遷就,也就難免了。
四是有的老人整天無所事事,內心比較空虛,日常相當寂寞,于是把過多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對孫輩的呵護與嬌寵上面,以求得一種充實,捕獲一絲慰藉。當年輕父母對子女提要求、訂規矩、施督責、行管教時,爺爺、奶奶覺得削弱了自己對孫輩關愛的份額,于是往往不甚理解、不予支持,甚至相當反感、強行抵制。這樣就使得兩代人在教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產生距離,甚至引發矛盾沖突。長此以往,家庭教育及親子關系的負面效應當然就難以避免了。
作為家庭的三代人要使“隔代教養”在家庭教育中揚長避短、盡量減少負面效應、充分彰顯積極效果,促進和諧,營造歡樂,共鑄天倫,也使孩子在一個利于成長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