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孩子100個世界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05 20:55:21

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打“文化牌”走“特色路”,推動學校內涵發展,是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港中心學校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教育本質的再思考。
拔節孕穗,凝練“港文化”
小港中心學校位于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小港街道位于寧波母親河甬江的入海口,河姆渡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這里交融,“開放、融合、創新”的海港精神根植于這方熱土。
悅納相融,通達天下。海港這一特性與學校教育相契合——學校就像一個港灣,學生在這里慢慢長大,若干年后從這里走向社會、走向世界。
教育立場首先是兒童立場,兒童立場的內核應該是順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校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思考“港文化”內涵,基于學校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提出了“小港灣·大世界”教育理念,實施港小少年養成計劃,培養具有“兒童心、民族魂、世界眼”的港小少年。
櫛風沐雨,扮靚“小港灣”
在“小港灣·大世界”的視角下,學校讓每一個物理空間最大限度釋放教育能量。
標志物是學校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生認可的標志物才能發揮教育作用。水滴、浪花、腳印,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晶瑩的水滴,每一朵浪花都有屬于自己的季節,每一個腳印都書寫著一個成長的故事,這是學校的主題雕塑“啟程”帶給孩子的故事;班牌“浪花一朵朵”、校服“藍瀾”由孩子自己設計、審定,孩子是校園的小主人。
人營造環境,環境塑造人。學校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為設計主題,鄭和下西洋為故事線,利用絲綢之路沿途的陶瓷、植物、絲路長廊、國家簡介、船舶等元素,展現海上絲路的繁盛和中西貿易文化的交流。孩子們還可以在“絲路農場”種植桑葉、茶葉、竹子等原產自中國的植物以及蓖麻、玉米、胡蘿卜、西紅柿、土豆等通過絲綢之路引進中國的農作物。“舵”型農作物介紹牌將整個農場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孩子們在農作物的管理中享受港通天下的便利與意義。
學校還與中國港口博物館、海警支隊、三星重工(船舶)、北侖職高(物流)等多家單位成為共建單位,方便孩子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篳路藍縷,再造“新航線”
文化是源泉,課程是航船。100個孩子,100個世界。每個孩子對世界的認識都不一樣,課程就是要認可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體驗。
圍繞“港文化”,學校打造了“新航線”課程,以“港”為教育原點,實現“一帶一路”再出發。“一帶”是“筑港”課程,即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包含語言與人文、科學與探究、技術與運用、運動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公民與社會等六大類課程。“一路”是“拓海”課程,主要是拓展課程和主題課程,包含知識拓展、體藝特長、實踐活動等三大板塊和傳承港、生態港、活力港、藝術港、探究港、美德港等六大課程群。
課程是一個自然因子,學校應關注課程的生長性。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拓展課程主題化,我們孕育出富有“港味”的主題整合課程,實現了課程的創生。
以一年級入學接駁課程為例,學生在生活自立、善學自修、安全自護、游戲自健、理想自信、有禮自尊、養成自信、尋根港小等八類課程的熏陶下,慢慢養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健康習慣、安全習慣、禮儀習慣,適應了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評價是保證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學校從學生的體驗出發,創新“七彩爭貝”評價:將學生需求與內容定制相銜接;每學期組織學生給自己參與的課程打分,學校根據結果對下學期課程進行調整;每學年進行學生選課需求和教師培訓需求分析,按需實行開放的菜單式選課和教師培訓;聆聽教師意見,及時調整課程實施方案和方向……積跬步至千里,我們努力在小港灣里為學生打開通往大世界之門,發現學校發展的新樣態、新可能。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港中心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1日第7版版名:課改研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