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呼吁網絡游戲入法?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6 22:17:16

收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基地全體家長發來的一封“關于針對加強網絡游戲管理及盡快立法的請愿書”,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曲周縣清賓出租車有限公司愛心車隊隊長張青彬心情沉重。
“在我的農村老家,有很多青少年因沉迷網絡游戲而早早輟學,成為社會游手好閑人員,也有很多少年因沉迷網絡游戲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甚至做出過一些過激的行為。”聯想到身邊活生生的案例,張青彬隨機給“請愿書”上的10位家長打電話了解情況,并深入自己所在的曲周縣社區、學校調研。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的全國兩會,關注網絡游戲話題的代表委員,就不下40人。
網游為何成了“過街老鼠”
網絡游戲為什么引發大家的普遍關注?張青彬認為,大多數網絡游戲是以刺激、暴力、色情等為主要內容,這些不良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另一方面這些根據人的心理需求設計各個環節的游戲,往往通過層層誘導,使游戲者陷入沉迷,這對心理發育尚不健全的青少年學生來說,危害很大。
電影《米花之味》中,在城市打工的媽媽返回農村的家時發現,女兒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都容易犯的毛病:愛撒謊,在學校調皮搗蛋,和老師唱反調,回家偷手機玩,口無遮攔地開玩笑,還偷了寺廟給新人的錢,帶著朋友通宵上網。
或許是因為愧疚于長時間不在女兒身邊,或許是因為離開女兒太久一時不知如何管教,剛回來的媽媽在看到女兒的陋習后,沒有直接訓斥女兒,而在不斷發現女兒的壞習慣后,她的忍耐也到了極限……直至看到一個晚上女兒在寺廟外和玩伴們聚在一起蹭無線玩手機時,媽媽沒有直接管教,而是走去拉了電閘,對女兒說了句“佛祖要睡覺了”。
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給觀眾的內心留下了無盡的傷痛。事實上,現實比影片更加殘酷。張青彬說,一些青少年因為沉迷游戲,花光了身上的錢,于是模仿游戲設計的情節,鋌而走險,慢慢走上了偷盜、殺人搶劫等犯罪道路。
一組數據,更堅定了張青彬在今年兩會上呼吁國家將網絡游戲入法的決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達到7.72億,其中學生人數最多,占25.4%。12歲到16歲的青少年是網絡成癮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戲成癮的患病率約為 27.5%。
一名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的13 歲天津男孩站在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外灘一棟 24 層高樓頂上,學習網游里的英雄,以雙臂平伸、雙腳交叉成飛天姿勢的造型告別了現實世界。這個事件深深刺痛了全國人大代表張汝財的內心。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張汝財等4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網絡游戲管理及盡快立法的建議》。張汝財認為,網絡游戲成癮會嚴重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青少年大量接觸游戲中的暴力情節,混淆了生活和游戲的真實與虛擬,遇事缺乏現實經驗和法制意識,容易用游戲里的方式解決,容易產生過激行為,生活在現實與虛擬的錯位想象之中,危害極大。
農村孩子成了深陷網絡成癮的主力
2018 年6月19日,網絡游戲成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為精神疾病后,張汝財更加確信了網絡游戲給青少年所造成的潛在危害性。
在2018年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青少年過度依賴互聯網比例為6%,中國比例接近10%。在中國3億多青少年中,掉入網絡陷阱的不計其數,農村孩子比例更高,網絡成癮的孩子應超過 5000萬人。
為什么農村孩子的比例更高?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分析認為,在農村,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玩手機而頭疼,但也有很多家長因為長期在外打工對子女的關愛不足,甚至有的家長把手機當成“電子保姆”。當然,農村人口急劇減少,農村原有的集體性文化活動消失,導致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不再是一起爬樹掏蛋、下河撈魚。手機則成了孩子們溝通交流的媒介和渠道。加上情節精心設計的游戲,為留守的農村孩子手機上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