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長大后咋就業(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1 10:47:29

陳國民介紹,很多國家都推動支持性就業支持體系,其中作為連接就業對象和企業的就業輔導員是精、智殘疾人能夠就業的關鍵角色。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是五年培訓2500名就業輔導員。
李俊峰認為,通常情況下,100個員工中安排一個心智障礙者這樣的比例不會影響企業發展。在普通企業多開發一些崗位,如保潔、洗車、前臺快遞收發、客房服務,行政助理等,是最能夠雙贏的做法。
期待:改善自閉癥患者的就業生態
據介紹,自閉癥患者需要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就業和自主生活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對于自閉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我國的殘疾人就業條例也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并為其提供適當的工種、崗位。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但曲卓告訴記者,心智障礙患者就業狀況不容樂觀。五年來,通過融愛融樂走向工作崗位且穩定工作的心智障礙患者,只有不到40個。其中自閉癥患者的就業難度更大。
除了企業對自閉癥患者接納度低,自閉癥患者家庭的就業意愿也不高。曲卓告訴記者,“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生理上有缺陷,本身就很對不起他們,不忍心把他們推到社會上去‘受欺負’,寧愿自己照顧他們。有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工作能力不了解,覺得孩子是個殘疾人,根本不能自己養活自己。”
此外,一些無良中介機構的操作,讓自閉癥患者就業雪上加霜。“代辦殘疾人入離職手續”“優化殘保金收益”……近年來,很多不法中介組織,向企業販賣殘疾證,簽署虛假勞動合同。殘疾人獲得象征性薪酬,但并不真正參與勞動就業,或在家閑著,或被安置在其他場所從事和企業生產業務無關的勞動,中介組織賺取傭金。“假就業的現象從根本上是對殘疾人群體、企業和國家的三重傷害,不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相關政策要求。”陳國民說。
在北京市東城區一座小院子里,幾個20多歲的心智障礙患者,正在學習關于乘坐交通工具和工作空間的概念。就業指導老師孫曉梅對記者說,自閉癥患者不是對這個世界不敏感,而是非常敏感,他們最希望的,其實就是周圍的人不要把他們當作異類,不是去指責他們,妄圖矯正他們,而是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包容他們、幫助他們,僅此而已。(文中所提自閉癥患者姓名,均為化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