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學讀后感作文:《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50字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22 20:59:27

2019年小學讀后感作文:《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50字
人擁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現為功利,為自身利益著想,為理性控制。
同情表現為對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應。當人們看到他人遭受苦難,心理上會自動想象自己遭遇那種處境時的表現,然后通過情緒表現(快樂的事也如此)。無論是什么樣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擁有同情的本能,少者為麻木,多者為善感。而人們的這種同情會對當事人產生較大的影響, 若為快樂,那么他(她)將更加快樂,并為自己的快樂感染他人而感到滿足。悲痛者,則會更加認同自己的表現,認為理所當然,對于他人,則投以理解、感激。(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傾向于快樂與悲傷的平衡點,并且對快樂投以認可,希翼,對悲傷表現出逃避。所以,往往快樂更易感染人,而對于某些記憶上存在陰暗的人,則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傷所感染,引發與當事人相似的情緒。由于主流傾向快樂,所以悲傷的當事人在經歷對他人不同情自己的憤怒后,將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適合自己的境況,由此漸漸‘正常’)
朋友之間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關系,人對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當發生快樂或悲傷時,朋友的表現對主觀感受尤為重要。所以,總是要求朋友要將同情盡量的趨近自己的情緒,才能符合‘朋友’這個稱號。若表現麻木不仁,或與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會受到威脅。有的會產生‘朋友不關心自己’‘自己被忽視’‘朋友背叛’的猜想——對外反思。有的會產生‘自己是否做錯’‘對事表現是否不當’等一系列的對自身的思考——對內反省。
人總是希望被認可,甚至忽視合理性。而一個朋友是否能夠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從錯誤拉回正軌,便是標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