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漁父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5 10:13:58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漁父
漁 父
《楚辭》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1.對下列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體
C.寧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鼓,敲打
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漁父見而問之——漁父莞爾而笑
B.是以見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滯于物
D.而能與世推移——不復與言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兩句描寫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
B.漁父說的“圣人”應指的是“老、莊”一類的人,可見漁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兩個比喻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絕不同流合污的態度。
D.文章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用屈原襯托出“漁父”這一個高蹈遁世的隱士形象。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