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養成,怎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3-23 09:42:09

什么很少有孩子喜歡學習?事實上,是因為我們人類天生就不喜歡學習。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威林厄姆就發現,人類的大腦不是用來思考,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相比思考,視覺系統在大腦中所占的“內存”更多也更強大,他賦予人類看和動的本能,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數學等傳統的思考任務上不如一個20塊錢的計算器,但機器人卻無法開車或回手抓癢。
有趣的是,由于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產生奇妙的愉悅感,所以盡管大腦不擅長思考,我們還是會受天生好奇心的驅使去尋找新的主意和問題。不過,我們會很迅速的分析解決問題需要多少腦力勞動,簡單的問題讓人無聊,困難的問題太費力,一旦大腦感知到這兩種影響愉悅感的情況,他就會傾向于放棄。
所以,威林厄姆通過《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這一書直接告訴我們,學生是否喜歡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能否持續地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感。想讓學生愛上學校,就要創造一個使他的好奇心能夠探索、能夠獲得成就感的必要難度的環境。好奇心系統可以說是一個興趣雷達,在雷達探索范圍內,不斷哄著大腦,學習才會更有效。
也就是說,只有在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后,讓他們在已有的認知范圍內去主動獲得問題的答案,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感,他們才能知道,學習原來是件好玩的事。
孩子的興趣是什么?看看他們平時最喜歡玩什么就知道了。男孩子從小喜歡運動、武器、汽車,女孩子從小喜歡畫畫、跳舞、唱歌,這樣的興趣是顯而易見的。從一個簡單的興趣出發,就能夠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一條知識鏈或知識圈。
比如有的男孩子不喜歡學習,但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能夠把籃球作為一個引子,因為他對NBA感興趣,多讓他看往期的賽事或雜志,找有中英雙譯字幕的版本方便熟悉英語;因為觀看籃球世錦賽,讓他從各個國家的名稱開始了解地理,了解各國的人情地貌;因為籃球賽制涉及淘汰制、循環制、混合制等多種編排方法,可以引導他根據不同賽制的積分計算規則掌握簡單的數學方程運算,甚至與籃球場面積、罰球線半徑等有關的運算題都會讓孩子產生親切感;因為打籃球除了運動技巧外,還涉及大量的如重心、重力、慣性等等知識,孩子可以從小學開始就通過籃球運動接觸物理知識,等到初中學物理之后輕松輾壓同齡人......那么,學習對于孩子來說,就不會是痛苦之源,而是不斷激發探索欲望的動力引擎。
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更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對學習擁有源源不斷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想想小時候下雨天轉過的傘、洗手臺邊灌過水的襪子、對著電扇喊過的抖音、和小伙伴一起摳過的墻皮......
由好奇心引發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是無窮的。一個3歲還不會說話,直到10歲才去上小學,整日被父母擔心、被老師呵斥、被同學嘲笑的笨小孩,當他成為愛因斯坦后,曾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我沒有特別的知識,我只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
1.愛問為什么,是個纏人的“問題精”。“為什么屋頂會長草?”“螃蟹為什么會橫著爬?”“為什么我要去上鋼琴班但小明不用?”
2.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對周圍新鮮事表現出興奮和新奇。喜歡新的游戲和物品;喜歡東摸摸,西摸摸,越不讓碰的越想動。
3.對更多帶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感興趣。一有時間就抱著平板電腦、手機、學習機等電子產品和高科技玩具一直玩,而且掌握速度飛快。
4.經常有“破壞性”的活動,切橡皮、拆筆、拆玩具,反復玩開關、按電梯等。
如果家長能夠根據孩子的好奇心特征加以正確引導,鼓勵他的探究行為,啟發他們去積極思考,那么好奇心將會成為推動孩子獨立求知的重要力量。
家長可以這樣做
1.從孩子提出的某個疑問出發,激發他的探索樂趣。
比如上文的例子,
“房頂怎么長出了草和樹?”
“因為植物的種子會隨鳥類的糞便落在房頂上,遇到土壤跟合適的條件就會生長。”
“那為什么土能長出植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