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0 19: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教案 六年級教案
3、要保證調查的對象有一定的數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根據國務院2004年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態調查報告》,我國成人超重人數約占 ,多達2億人;肥胖人數約占7%,肥胖者已達6000多萬人。預計將來肥胖患病率還會有大幅度增長。那么我們少年兒童的情況怎么樣呢?你能根據自己的觀察談一談嗎?
學生就平日的觀察談自己的看法。
2、師:不少同學認為兒童肥胖的情況比較嚴重,那么到底怎樣才是科學意義上的肥胖呢?怎樣才算是標準體重呢?請同學們看屏幕。(教師出示少年兒童體重分類標準)
師:請同學們準備好課前調查好的數據,根據分類標準計算一下每個人與標準體重的差距。
學生計算數據,并將調查表添完整。
姓名
年齡
身高
(cm)
體重
(kg)
與標準體重差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以前所學的統計知識將調查的數據整理并進行分析。(小組整理分析數據)
3、 師:通過剛才的分析整理,你們發現什么?你采取了哪種統計方法?
學生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 采用統計表整理信息。
(2) 采用條形統計圖整理信息。
【設計意圖】本部分活動應用了以前所學的統計表、統計圖等知識,學生經歷課題研究的基本流程。由于課堂所限,具體的調查活動安排在課前進行。通過這一環節既梳理鞏固了所學的統計知識,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合作探究,分析數據
1、 師:通過剛才的分析,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呈現信息: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學齡兒童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農村,2002年分別達到8.1%、3.4%。而與1992年相比,2002年城市學齡兒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30.6%,13歲-17歲女生肥胖率則增加了250%。同學們,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肥胖呢?同學們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2、 交流小組討論情況。
師:同學們分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肥胖者的飲食、運動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等方面。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剛才的分析設計一個調查表,以便對肥胖者的原因進行調查。
學生設計調查表,然后集體進行展示,并修改調查表從而使調查表更加完善。
【設計意圖】:肥胖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選取飲食、運動及不良生活習慣等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對于調查表的設計不必要求統一,學生能將要調查的項目列舉出即可。
3、 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教師要求學生將提前搜集好的信息準備好。
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對調查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
(學生分小組采用學過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整理。)
4、 引導總結
交流:誰來說一說你采用了那種方法進行統計?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學生交流自己的統計方法,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條例、有序地發現結論。從而得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喜歡吃甜食和高熱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和缺少運動。另外,不吃早餐,經常吃速食,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腦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適當的眾數、統計表、統計圖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交流時教師要予以肯定,給予適當評價,不必要求學生必須采用某種方法。
三、 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師:通過剛才的整理分析我們找到了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同學們,你們知道肥胖會帶來哪些危害嗎?
學生交流肥胖的危害性。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不錯。不僅這樣,肥胖兒童大多伴有血壓、血脂異常,高度肥胖的兒童還有患糖尿病的危險,肥胖也給兒童造成了心理負擔。此外,大約三分之一的兒童肥胖會延續到成年,從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早發的高危人群。肥胖帶來這么多的危害,你們能針對肥胖產生的原因,設計一個合理的減肥方案嗎?
學生獨立設計方案,并在小組交流,互相討論,取長補短。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設計的方案,課后還可以利用書籍、網絡等查閱資料,使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設計減肥方案,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提高學習興趣。
四、 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研究了兒童患肥胖情況及產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你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做的嗎?針對我們研究的課題,你還想說些什么?
【課后反思】
本節綜合應用課囊括了以前所學的統計知識,整堂課是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由于小課題研究的流程學生在五年級已接觸過,因此這節課我盡量放手給學生,自己則努力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
1、讓學生經歷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該綜合應用實際上是一個小課題研究。在引導學生開展活動時,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提出問題----搜集數據----整理統計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提出解決方案”的整個過程,要重視每一個環節的探索和交流,便于學生進一步鞏固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2、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都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數據整理分析再到提出解決方案,都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探索活動。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獨特想法與個性魅力,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我學會了嗎?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6頁。
教材簡析:
眾數和中位數的概念比較抽象,生活實際中應用不多,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區別,及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在統計中的不同作用。練習量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練習題數量上有層次的增加。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意義,能找出一組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
2. 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系統整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梳理知識。
出示96頁第1題。
談話:同學們這是考古隊隨機抽查20尊兵馬俑身高情況,根據你所學的有關統計的知識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會比較容易提出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問題。
談話:你對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都有哪些了解?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三者的區別與聯系:
1.平均數具有虛偽性,容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一組數據中某個數據的改動會影響到平均數的改變,平均數與整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有關。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2.中位數是通過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兩個極端數值的影響。部分數據的變動對中位數沒有影響,當一組數據中的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常用它來描述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反應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