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6 19:00:00 下載試卷 標簽:噸的認識 教案分析
三年級數學上冊《噸的認識》教案分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做單位?(板書:千克 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2、猜老師的體重。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猜數學老師的體重嗎?
(1)請幾名學生猜一猜;
(2)讓猜的學生說說老師的體重為什么用千克作單位而不用克呢?
3、課件出示鯊魚、大象、恐龍、成年鯨的質量,讓學生讀一讀。
師:感覺怎樣?(太重了)這些都是動物中的龐然大物,在我們生活中還要許多大宗物體。(課件展示場景:碼頭的貨物、貨場上的集裝箱、鐵路運輸線上的貨車車廂等。)
4、揭示課題:
師: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單位來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來比較麻煩。因此,計量這些較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 “噸”作單位,可以用符號“t”表示。
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猜老師的體重,喚起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回憶,接著通過觀看場景圖,初步感知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時,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單位,從而引出噸這個單位。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感知10千克、2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10千克
出示一袋10千克重的大米,請幾位同學來搬一搬,如搬不動,再請一位力氣大的學生來搬。談談感受
(2)感知20千克
兩袋10千克大米疊起來,還請上面幾位同學來搬,如搬不動,就請多位同學抬一抬。談談感受。
(3)師:10袋大米放在一起也就是100千克大米,讓一個同學搬,搬得動嗎?(搬不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搬米袋,由輕到重,逐步強化學生對100千克重的感知,為下一步建立1噸重的表象鋪設合適的臺階。
2.直觀感知1噸的實際重量
(1)談話:剛才同學們在搬10千克米袋時,感覺很重,那么2袋這樣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0袋呢?(課件展示100袋大米的情境圖)
(2)學生按老師所說的大米袋數說出相應的千克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