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6 19: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上冊 教案
方法三: 跳繩 即參加跳繩又參加踢毽子 踢毽子
陳東 丁旭 楊明 于麗 陶偉
王愛華 趙軍 劉紅 周曉 盧強
馬超 徐強 李芳 朱曉東
(2)交流不同思想,比較各自的優(yōu)缺點。
(3)引入韋恩圖(集合圖),了解集合圖中的各標題含義,進行填寫。
課件出示:
(4)介紹韋恩,拓寬視野
課件出示:在數學中,經常用平面上封閉曲線的內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間關系。這種圖稱為維恩圖(也叫文氏圖),是由英國數學家叫維恩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維恩圖常用來研究表示數學中的“集合問題”,也叫集合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歷整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合作、思考、交流、比較等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現重復部分怎樣做到既直觀又美觀,還能表示每部分的內容。結合各小組展示的優(yōu)點,引出韋恩圖,讓學生了解韋恩圖的同時,又體會到數學文化的底蘊。
3.辯論感悟
談話:現在用維恩圖來表示各項參賽的人數,與之前的表格比較,它有哪些優(yōu)點?
讓學生感悟集合圖能直觀看出參加各項運動的人數,尤其是重復參加兩項比賽人數的部分很清楚。
4.據圖列式,運用集合圖
談話:你了解圖中各部分的意義嗎?
(1)課件演示各部分,讓學生比較正確表述各部分的意義。
(2)利用數據,列式計算出該班參加比賽的人數。
指名學生計算,反饋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義。
可能會出現:8+9-3=14(人);6+3+5=14(人);8-3+9=14(人)9+5=14(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直觀圖,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
5.變式練習,內化集合思想
課件出示:三(2)參加運動會學生名單(學號表示),根據信息填寫集合圖中。
跳繩
9
13
17
18
25
29
33
38
42
踢毽子
17
25
28
30
31
39
40
44
教師在引導中要讓學生意識到先填寫哪部分,再填寫哪部分會更好些。
請學生板演,匯報填寫的策略,看圖理解各部分的意義,計算三(2)班參加比賽的總人數。
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從集合圖中會看信息,到會填寫集合圖的一個數學思想的延伸,也是解決重復問題的關鍵,是為學生以后解決此類問題打好基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