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2 10:00:00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一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整冊教材梳理)
年級:一年級數學
時間:9月2日
備課組長:
主備人:
參加人員:一、二年級全體數學老師
教研主題:整冊教材梳理
一、 內容和 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如前所述,這冊實驗教材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教材的編者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認數和計算結合,加法和減法穿插編排,突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較好的做法。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這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擴展知識的范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冊相比較,其主要變化是:
(1)調整原“準備課”的內容,增加了“比一比”、“分類”兩個單元。
對現行教材“準備課”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保留“開學圖”和“數數”的內容,組成第一單元“數一數”。在第二單元“比一比”中,充實了原有的“比多少”的內容,增加“比長短”、“比高矮”等內容。在第五單元“分類”中,充實了分類的教學內容,增加以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的內容。比較和分類是兒童學習數學時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際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比較和分類思想,掌握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準備。
(2)充實“認識圖形”的內容。在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安排了直觀認識一些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從觀察、操作認識立體圖形入手,引出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系與區別,為學生認識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關系積累經驗,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增加了“認識鐘表”,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和實際操作,讓學生認識鐘面、直觀認識整時和半時,初步體驗時間的含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